《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发,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懂得“众多的动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的真正含义。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精读研讨
   1.默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课文最后一段:众多的动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体会:
   (1)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种种动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2)课文列举了哪些事例说明自然界的种种动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3.小组交流讨论,体会理解。
    蝙蝠——————————————————雷达
    鸟、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飞机
    鲸———————————————————轮船
    鸡蛋——————————————————建筑
    袋鼠——————————————————越野汽车
    贝壳——————————————————坦克
    ……——————————————————……
   4.集体交流。
    (1)读懂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人类在飞机的发明、改进、创新,“流线型”与轮船航速,“薄壳结构”与建筑三个方面是如何从动物身上获得启发的。
    (2)用“虽然……但……”“无论……也……”“既……又……”说句子。
   5.出示句子:
    人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练习填空)
   6.质疑:
    (1)“发明”与“发现”有什么区别?
    (2)你能用这两个词说一句话吗?
  二、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动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儿看出来的?第六自然段末的省略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动物之外你还知道哪些?
   3.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动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夸夸这些人类的“老师”。
  三、课堂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课外迁移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板书设计:
                   蝙蝠    雷达
                   蜻蜓    飞机
                   鲸     船体
       9 人类的“老师”    蛋壳    屋顶
                   袋鼠    越野汽车
                   贝壳    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