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片断教学案例

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案例背景:
  《倔强的小红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陈庚同志回忆的一件事情: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说服陈庚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本案例的教学重点是围绕小红军“倔强”的性格,让学生抓住相关语句,体会小红军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

  案例纪实:
  师:谁能说一说“倔强”一词的意思?
  (生思考,汇报)
  生:是性格强的意思。
  生:我知道是性情刚强不屈的意思。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查字典的。
  师:很好。“倔强”就是性情刚强不屈的意思。下面就请同学们读文第2至10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的倔强,并把表现“倔强”的语句画出来。
  (生读文,画相关的语句。交流)
  生:我从小红军明明掉队走不动了,却还做出要和陈庚比赛的样子这里看出他的倔强。
  生:我从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的神情,看出他十分倔强。
  生:他以“等同伴”为借口,支开陈庚,也说明了他的倔强。
  师:还有谁要说说?
  生:小红军拒绝接受陈庚的青稞面,从这里也可以说明他的倔强。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些语句都能表现小红军的“倔强”,但大家可注意到作者在写小红军在拍粮袋的动作时,不是像我们通常做的那样“挺起胸”,“使劲一拍”,而是用了一个词“轻轻地”,这么写好吗?准确?这不与他倔强的性格相矛盾吗?
  (生读文,讨论)
  生:我认为矛盾。这么做不能表现他的“倔强”,他应该“使劲一拍”,这样更能让人相信。
  生:我不同意。我认为小红军不可能“使劲一拍”,因为课文前面写他又累又饿,根本没那么大的劲。
  生:我也认为不矛盾,就算他有劲也不能“使劲一拍”,因为他的粮袋中根本就不是粮食。
  师:不是粮食,那是什么呢?
  生:课文后面说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如果他“使劲一拍”,那牛骨的声音就和粮食发出的不一样,这样就会露出破绽。
  生:我同意他的说法,小红军又累又怕露馅,只能是轻轻地拍干粮袋。
  师:是呀,他又累又饿,可是还要坚持装出有劲有粮的样子,轻轻拍了一拍袋子,这不正好说明了他的“倔强”吗?他的坚强不屈吗从这里我们能够体会到什么呢?
  (生互相讨论,交流)
  生:我体会到小红军非常懂事,他明白陈庚同志如果知道自己没有干粮了就一定会帮助他的,为了不使陈庚同志受到拖累,因此才这样“轻轻一拍”。
  生:我体会到小红军的品质非常高尚,他一心只为别人着想,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品质。
  师:对!我们应该向那位小红军学习,学习他那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高尚品质。

  案例反思:
  新课程指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中,一开始就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文边找出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语句,从整体上有所感知,然后又抓住“轻轻地”这个词语,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思考,明白这一词语的运用恰恰能表现小红军的品质。同时,在教学中,还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让学生在读、思、说的训练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熏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