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教学参考
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给了“我”终生的启示,让“我”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讲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新汉普斯湖钓鱼,过了好长时间,“我”钓到了一条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鲈鱼。接着写父亲看了看手表,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看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舍不得放掉鲈鱼。可是,父亲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把鲈鱼放回湖里。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在34年的人生旅途中,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时,总会想起那次和父亲钓鱼的事,于是就获得了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的确,那次钓鱼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课文先是叙述事件,写钓鱼、放鱼;后是说明事理,写“我”得到的启示——面临诱惑,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本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细致入微,表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钓到大鲈鱼,“我”十分惊喜;父亲要“我”放掉鲈鱼,“我”感到突然,很不理解;父亲坚持自己的意见,“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感到受了委屈,心里不服;“我”看到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人知道我们钓到了鲈鱼,便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我”依依不舍地把鲈鱼放回湖里,显得无可奈何;后来,面对诱惑,“我”就想起和父亲钓鱼的事,坚定地予以抵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纵、距、皎、沮、诱、抉”等6个生字,会写“捕、辉、剧、钩、距、辩、乞、德、抵”等9个字,要求掌握“辉映、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什么要“我”放掉鲈鱼,“我”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从而理解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受到启迪。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建议】
1.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学生自读实践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找出点明时间先后的词语,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要重视质疑问难,在学生自读课文时,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主动地和老师、同学展开讨论。
2.认读生字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读准字音,记忆字形。教师要有重点地作指导。会认字中,“皎”字读第三声。6个会认字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偏旁,可引导学生采用偏旁加部件的方法记忆字形,还可结合字义记忆字形。要启发学生把本课学的生字与以前学过的形近字进行比较,巩固记忆,防止认读混淆。
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较多,有的字结构比较复杂,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字形,教师可作必要的书写示范。“辉”字的第六笔是竖提。“辩”字的中间是言字旁。“抵”字最后的点不要丢掉。
教学目标3中要求掌握的词语,要求学生会读会写,并理解“剧烈”“抵制”等词语的意思,可通过举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体会“我”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细细朗读、体会,父子对话部分可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我”钓到大鲈鱼,十分惊喜;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极不情愿;后来,“我”领悟到父亲的做法是对的,在34年的人生旅途中,面临各种诱惑,“我”变得非常坚定。
4.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对于这个问题,可组织讨论乃至辩论。要重视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作引导。要抓住课文中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阅读思考。“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些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父亲为什么要看时间,他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想说些什么,并让学生体会父亲说话的语气。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启示中得到答案。父亲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并严格教育“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因此,“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当一次次面临道德抉择时,都能牢记父亲的教诲,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所以,作者说“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5.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个人的体验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文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个句子较难理解,可启发学生:那是一条怎样的鲈鱼?有什么诱惑力?引导学生抓住“大”“漂亮”“从来没有见过”“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等词句体会。那么,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让他们感悟到这里的“鱼”是指诱惑人的财物、名利等。
6.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只拣儿童多处行》课文朗读
下一篇:《钓鱼》教学设计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