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呼唤》教学参考
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小时候母亲呼唤自己的几件事,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殷切关怀、无限爱意,表达了人间真挚、和谐、美好的亲情,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恋。
课文开头概括地写了母亲的呼唤是人们甜蜜的体验。作者写了可爱的婴儿,在摇篮中听到母亲的呼唤绽开笑脸的画面;还写了学走路的孩子在母亲的呼唤下慢慢学走路的画面。“轻柔”一词,写出了母亲的慈爱、温柔。“一步又一步”反映了母亲那声声呼唤对小宝贝产生的鼓舞力量。文中的“这”指代上述两个画面,“多么感人”“多么美丽”充分体现了母亲的呼唤所具有的震慑力量,表达了作者对伟大母爱的赞扬之情。开篇总写,点题立意。
课文的第2至5自然段具体写了母亲呼唤自己的三件事。
母亲对“我”的深切的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件事情上:
第一件事讲的是:“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回忆。“我总是可以看到她慈祥的笑容”,“总是”,一直都是的意思,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慈祥”体现了母亲的温柔和善良。“温暖”,反映了母亲的关怀给自己身心保护的感受。“温馨”写出了母女嬉戏时那融洽、深情的动人画面,从而感受到母爱是融融的亲情。段末一句的“最”字,说明母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的深刻、难忘的印象。
第二件事讲的是: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的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一天“我”与母亲到海边玩时,被海边美丽的小贝壳吸引,越走越远,离开了母亲的视线,直到后来母亲急切并且近乎绝望的呼唤声才引起“我”的注意,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深切。文中对母亲的呼唤声的描写,如“急切”“近乎绝望”“声嘶力竭”等词语,形象地描画出了母亲为“我”担心而心力交瘁的情景。另外,文中用“憔悴不堪”“散乱的头发”“喜极而泣的神情”等词语对母亲当时的外貌、神情进行描写,使人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的爱意。
第三件事讲的是:“我”小时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和后来的领悟。“心烦”,心里烦躁或烦闷。因为小时候,妈妈出于对“我”的关心和爱,教育我,叫“我”做事,提醒“我”做功课等,而“我”当时还小,没懂得这是妈妈爱“我”的表现,所以觉得妈妈的呼唤很烦。对母亲的呼唤,有时“我感到心烦”,“甚至天真地期待”哪天母亲一声都不叫“我”,好“让我耳根清净些”,这些句子,真实地反映出孩子们天真、幼稚的心理。但是果真哪天母亲不再对“我”呼唤,或者“我”听不到母亲的呼唤时,却又是“感到害怕”,甚至痛苦地“哭了起来”,这就使“期待”与现实形成了矛盾,再次说明母亲的呼唤使“我”刻骨铭心、幸福眷恋。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总写“我”已了解到母亲的呼唤是母爱的流露,是亲情和关怀的表示。这段回应文章开头,点明中心。
本文以“母亲的呼唤”为线索,写了现实生活中平常的三件小事,真实可信,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叙述时采用总——分——总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深深母爱。
2. 激发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情感,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3. 认识“憔、悴、愚”3个生字,理解“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等词语。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和“总——分——总”的叙述特点。
【教学重点】
从母亲简单的呼唤、朴实的举止中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体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身在福中不知福”,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教学建议】
1.本课要求认识3个生字。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音和工具书自学生字,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正音,引导字形辨析、识记,加以巩固。
“憔”和“悴”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且都是竖心旁,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还可以通过理解“憔悴”的意思来帮助巩固字形记忆。
“愚”字,要提示学生注意中间笔画是竖、提、点,不要写成撇折、点。
2.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总的感受是怎样的,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学生理解了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总的感受后,再引导学生从作者叙述的三件事中,体会出母亲对孩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的爱意。
妈妈带“我”到公园去玩,和“我”捉迷藏,为什么是“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回忆呢?因为妈妈看“我”找不到,便“小蓉!小蓉!”地呼唤“我”。“我”看到的总是她慈祥的笑容,投入的是她温暖的怀抱。那温馨的一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教学时,要抓住“总是”“慈祥”“温暖”“温馨”等关键词语体会思想感情。
作者在叙述第二件事时对母亲的呼唤声作了具体描写,如“急切”“近乎绝望”“声嘶力竭”等词语,是对母亲担心得几乎心力交瘁时的形象描画。另外,文中用“憔悴不堪”“散乱的头发”“喜极而泣的神情”等词语对母亲当时的外貌进行描写,使人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的爱意。教学时,要让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语仔细体会思想感情。
在学习第三件事时,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我”的矛盾心理。“我”当时还小,没懂得这是妈妈爱“我”的表现,所以觉得妈妈的呼唤很烦。但是果真哪天母亲不再对“我”呼唤,或者“我”听不到母亲的呼唤时,却又是“感到害怕”,甚至痛苦地“哭了起来”。
3.课文前后照应。教学时可以把首尾连起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我”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眷念之情。
4.本文语言优美,情真意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朗读的指导,使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朗读教学的指导要在学生充分自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之后。朗读时要把“我”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眷念之情充分表达出来。
5.学习课文后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表达对自己妈妈的爱。
6.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教学资料
1.词语解释
呼唤:召唤。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不堪:达到不能忍受的程度,表示程度深。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
领悟: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
愚笨:头脑迟钝,不灵活。
2.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难忘的教诲》和《可贵的沉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朗读
下一篇:《母亲的呼唤》教学设计之一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