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之二

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导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贺知章
   东城见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语言怎么样?是的,这些语言很有吸引力,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语言:交流要运用口头语言、思考要依靠思维语言、写作要驾驭书面语言,即使做梦吧,也会运作潜意识语言……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课。

  一、浏览阅读,初步感知文中最就有魅力的语言。
  师:请同学们将课文浏览一遍,你认为,在这篇文章中哪句话最有魅力,请你把它画下来。
  (我画的是“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大家思考一下:一开始牌子上写着什么?
  (和“我什么也看不见!”相比较它最有吸引力。)
  出示两句话: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春天来了,可是”这六个字。)
  在初读文章的基础上,学生在独自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找到了这篇文章中最有魅力的语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学生初步阅读时的理解,要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容,品味语言的魅力仅仅停留在这里是远远不够的。
  二、用文中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层层深入地探究,理解和体会“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魅力的语句。
  师:是的,第二句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春天到了,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中描写春天的这段话。
  出示春天文字:(生读)
  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师:请同学把这段话再读一篇,边读边想想你看见什么了?听见什么了?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课件:随学生读春天的语句,点击字变色,并配声音。)
  有的学生说:“看见了,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有的学生说:“看见了茂盛的绿树、耀眼的红花。”有的学生说:“听到莺歌燕语声。”
  春天到了,我看见了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怎能不让我陶醉呢?
  师:看到这些字行人都想到了这万紫千红的春天,想到了春天的良辰美景,特别的美妙,春天于严冬交替中诞生的,一切渴望葱茏的树木,所有向往绽放的花蕾,无数企盼萌芽的种子,怎会错失这大好春光?(板书:万紫千红)
  (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用优美的语句描述着在阅读之后,想象之后,头脑中出现了美丽春天的景象,这时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对自然的喜爱、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也得到了陶冶。)
  师:春天多美啊!(再打出一幅春光图)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么也看不见。(板书:漆黑一片)
  (画面:一片漆黑,盲老人静坐一旁,响起了哀婉的《江河水》)刚才还是满眼的春光,转眼间竟是一片漆黑,通过电教手段将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同时展示在同学的面前。这强烈对比的画面,还有那滴血带泪的音乐,撞击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lán〕褛〔lǚ〕,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gài〕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
  “我什么也看不见!”
  指导读“我什么也看不见!”
  老人叹息到:唉---“我什么也看不见!”
  老人悲伤着:“我什么也看不见!”
  老人心酸呀:“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巴黎大街上衣着华丽的绅士看到衣衫褴褛的盲老人无动于衷;
  巴黎大街上打扮漂亮的少女看到头发班白的盲老人淡淡一笑;
  巴黎大街上行行色色的商人看到双目失明的老人姗姗而去……
  (板书:无动于衷、淡淡一笑)
  师:难到在偌大个繁华的巴黎街头就没有人肯在盲老人面前挺步吗?难到过路人都只顾忙碌着自己的事对老人无动于衷吗?(不,法国诗人让·彼浩勒使这个世界改变了。)
  三、对比阅读法,再读课文,深入思考。
  1、体会变与不变。
  师:请同学们在打开书,对比读读,看看这一天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不变的:还是这个地点,还是这位老人,还是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变的:钱多了;给钱的人多了;老人的心情变了
  世界变了,人们的心变了,充满了“爱”
    盲老人的心情变了、诗人的心情也变了
    盲老人叹息着:“唉!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盲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
    让·彼浩勒-----看、问、拿、悄悄地添了六个字
    让·彼浩勒听了,也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师:诗人没有用钱财帮助老人,而是用“有魅力的语言”,他的这种相助是用金钱不能衡量的,他帮助了老人,他这种行为仅仅帮助了老人吗?
  (不仅仅只帮助了盲老人,他不仅仅帮助了老人,还帮助了那些盲心的人,帮助了这个世界,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2、行人的内心也在改变:(变得有同情心了)
  变换不同语气读,体会其中的变化。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巴黎街头文质彬彬的绅士看到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到。
   放学回家说说笑笑的孩子们看到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到。
   架着高级马车的商人看到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到。
   形形色色的路人看到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到。
  3、对比的力量
  师:再读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1)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一个“可是”使结果一个天,一个地,春天意味着什么?光明、美好。
  2)盲人意味着?什么也看不到。
  3)如果两件事没有联系可能没有什么,一个“可是”话锋一转,把二者联系起来,自然让过往的行人想到很多。
  这位盲老人一生中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美丽的景象,人们都会产生同情心,所以都会帮助这位老人。人们的这时的感觉是什么?悲凉,同情之心犹然而生。他们纷纷解囊相助。板书(解囊相助)
  2、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
  师: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魅力在哪里?仅仅是书上写得富有诗意和感情吗?魅力还在哪里?在于能打动人心,触动人的情感,诗人用这六个字触动了那些无动于衷的人们内心美好的一面,唤醒了人们藏在深处的同情心。拨动了感情深处的心弦。
  古人云“一言可以定国”。“一言可以丧邦”,“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就是语言的力量和口才的作用。历史的列车正飞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语言的力量和口才的作用有增无减、据说,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把舌头(演讲与口才)、原子弹和金钱称为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战略武器。而在现代的社会里,演讲和口才作为现代人的重要标志,却是人们的普遍共识。
  四、迁移阅读法,延伸体会语言的魅力。
  1、举例子,谈谈语言的魅力所在。
  师:是能唤起人们同情心的语言才是有魅力的吗?不仅仅是,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那些能带给人们力量,信念,激发人们向上,给人以安慰、鼓励帮助的话都是有魅力的!
  激励的力量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将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弗吉尼亚洲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他父亲这样介绍卡耐基:“希望你注意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县最坏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之道。因为在他继母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卡耐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的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