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之三

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给一位双目失明的行乞老人的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帮助老人行乞的事,说明了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和难以置信的效果。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浩勒添加的那几个字为什么那样有魅力,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二、教学中的优点:
  1、“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文章紧紧地围绕着这一句话,行人的感情在变,老人的心情也在变,在这变化之中,展示了语言所特有的魅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拨动人心弦的语句,适时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教学中,我提问学生们:“春天到了,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中描写春天的这段话。请同学们把这段话再读一遍,边读边想想你看到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在学生的发言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在反复的诵读中,电教手段的运用中,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已经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用优美的语句描述着在阅读之后,想像之后,头脑中出现了美丽春天的景象,这是学生的想像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对自然的喜爱、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也得到了陶冶。
  3、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悟语言的表达方式,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我抓住文中几处关键而精彩的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品味出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品味出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我本来打算安排学生们分角色演一演这个小故事,通过亲身体验,老师指导,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体会课文内容。演完后,可让一个同学扮演小记者,其他的同学扮演采访对象。但由于前面读和品味语言的时间过多,所以最后没有留出充足的时间来演,只能草草了事,把这个任务安排在课下时间进行,老师起不到指导的作用。
  2、课上应该结合本课内容,让学生针对一些情况设计精彩的广告词和打动人心的警示语,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安排,也是本课的一大遗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