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共识。所谓教育中的主体,具体体现于教学中学生自由自觉的学习行为,即主体学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想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好的教学手法的运用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选择适应他们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孩子们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就《等我也长了胡子》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和热情。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自我发展的欲望。低年级孩子学习往往并无明显的目的性,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凭借的是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内容新颖有趣,他们会注意力集中,学得高兴,学得快。因此,在学习《等我也长了胡子》一课时,我首先播放小朋友们非常熟悉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首歌(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让学生听后说说小头爸爸怎么样,并谈谈自己的爸爸。然后出示课题,学生一见课题,热情顿时高涨起来,学生此时的“心动”起来了。

  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索中求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列。”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多给学生一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即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心动”又“行动”,成为信息的主动探索者、摄取者和加工者。我觉得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应注重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学生新鲜感强、好奇心重,常常爱问“是什么”“为什么”之类的问题。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语文课堂上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宗旨就是:学生能自己懂的教师坚决不讲,学生能说的教师坚决不讲。如每学一篇新课文,我都引导学生用:(1)划(自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2)读(借拼音把不认识的字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记(记住生字的音和形),(4)问(问一问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四步读书法来自学课文。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训练,他们也学会了自己学习课文。比如,在学习《等我也长了胡子》中的生字词时,“蜘蛛”、“蚂蚁”都属昆虫类,要加“虫”字旁;“喂、哎”是通过嘴巴发出的声音,与口有关,加“口”字旁;而“瞪”要用眼睛,所以加“目”字旁;“搬”这个动作离不开“手”,用“扌”旁;“骗”多半指不道义的行为,把它与动物联系起来,用“马”作偏旁。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字形、字义,发展了组词造句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与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学习课文时,由于本课内容浅显,语言通俗、诙谐,自然活泼,教师完全可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通过想象中的画面与现实形成强烈对比,表达出文中“我”的内心要求,唤起儿童生活的体验,这样,学生在课堂中胆子大起来了,嘴巴也会说了,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人人动了起来,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示。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敢想”。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展开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如在《等我也长了胡子》一文中,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说:你想做一个怎样的爸爸,你现在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要多加肯定,并对新颖、奇特的想法给予表扬。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观、思等动感层面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从做中学,动中悟,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得到充分体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