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片断赏析之一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心里很羡慕,很向往。但是,当李白看着孟浩然渐渐远去的时候,他的心里又是什么滋味?要知道,离他而去的是谁呀?
  生:孟浩然。
  师:在诗中,李白称他为──
  生:故人。
  师:是故人,是好朋友,想象一下,两位好朋友,两位诗人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生:他们在一起游览名山名水,欣赏风景,碰到自己喜欢的风景,就作一首诗。
  生:傍晚的时候,他们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欣赏明月,对着明月朗诵“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谈天说地,谈论国家大事,生活中的见闻,心中的理想。
  师: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呀!现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我们和李白一起去送送孟浩然,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后两行诗,看看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生:(自由朗读后两行诗。)
  师:从这两行诗中,你看出,李白是怎样送孟浩然的?
  生:李白一直站在江边,看着孟浩然渐渐走远。
  生: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越走越远,直到船不见了,他还在望着。
  生:李白在江边站了很久很久,他的目光一直跟随着那只船。
  师:让我们随着李白的目光,一起读──(手势提示)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随着李白的目光,再读。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从李白的目光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李白很舍不得孟浩然。
  生:我看出李白很想跟孟浩然一起走。
  师:那你来读读这句诗。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这是不舍的目光。请你读。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这是神情的目光。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小船消失在蓝蓝的天空,孟浩然走了。李白久久地望长江水,望着滚滚的长江水流向天际,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他在想,孟浩然,祝你一路顺风,在扬州玩得快乐。
  生:孟浩然,这一别,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
  生:孟浩然,不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相聚,到时候,把扬州的情况给我讲讲吧!
  师:这深深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像这滚滚长江水连绵不断。把这两行诗读出来。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孤帆已尽,但祝福不尽,思念不尽。(示意另一名学生读)
  生:(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这情意像江水一样深,像江水一样长。一起读。
  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真是情意深长啊!李白的情深义重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孟浩然,感动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人,人们深深地喜欢上了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一起读整首诗。
  生:(朗诵全诗。)

  【点评】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古诗,不仅仅停留在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上,而着重于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通过想象去体味诗句背后的意境和情感。在想象中,学生似乎看到了李白和孟浩然在一起的情景,感悟到李白送别孟浩然的画面,体味到李白那颗充满向往、不舍与祝福的心。学生身在课堂,却在想象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