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解读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文本内容: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八版块的第三篇课文。文章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在没人理睬和帮助的情况下,历尽艰辛,用了38小时,徒手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幸存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课文先写了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坚定地向儿子教室方位走去。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坚持寻找自己儿子阿曼达。最后写经过38小时不停地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文章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描写具体,情感真挚,令人震撼。
二、地位作用
这个版块以人间真情为训练主题,选编了以描写父母亲情、人间真情为主的三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是表达父爱的,选编此课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感受父子情深的感染,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二是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育价值
通过朗读、品读、比较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学会做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做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在教学中,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父亲情深。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力求通过情境创设,极力烘托情感,让学生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本的情感,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五、方法策略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易于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采取以读促思,读思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读写结合,情融一体的方法,因此,教学时,通过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把“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并抓住关键词“了不起”紧扣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反复研读,体会父爱的伟大。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等描写以及人物的言行对比,使学生感悟到父亲的坚定信念和深沉的爱。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读写结合等方法把情感逐步推向高潮,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时,通过仔细研读,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我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六、教学环节
(一)激发兴趣,走近文本。
小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比较强烈,上课伊始,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大屏幕播放日本刚刚发生的9.0级地震及海啸的相关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地震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进而引出课题,走近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标中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结合第四学段“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训练要求,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父与子之间的什么事?在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的可亲可敬,儿子的可爱形象。围绕“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展开教学。让学生找出提领全文的关键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并抓住“了不起”这个关键词,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父子情深。
(三)抓重点句研读课文,感悟“了不起”。
阅读教学,以读为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这一环节主要采用以读带讲,以读促思,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教学时,让学生仔细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父子“了不起”的句子或自己感动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眼到、心到、手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父子外貌、语言、动作等词句,去想象,体验父子的“了不起”。在深入研读时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探究为什么说是“了不起的父与子?”说父亲的“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为了儿子,父亲不放弃,表现了他执着的信念。人们劝阻他,而“这位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父亲的不顾劝阻是多么坚定,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表现了艰难的过程,体现了父亲执着的信念和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我还引导学生通过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去体会父亲的内心情感,去领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说儿子的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表现了儿子高度的责任感和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体会儿子的了不起可采用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写一写的方式,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通过读写结合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亲的传承!
(四)角色朗读,体验文本。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反复读,多层次的读,培养阅读能力,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与文本对话,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语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离开了”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那不同寻常的爱,正说明了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着,爱得更深厚,是他的爱使儿子和他的同学获得了第二次生命!这是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在教学父亲的三句话“谁愿意帮助我?”时,父亲的三句话意思一样,但心情却不一样,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品读,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去感受。再从问题“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危险,父亲为什么不离开?的回答中,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的伟大,通过分角色的合作朗读,使学生感受到父与子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感受父亲高度的责任感。最后齐读课文中阿曼达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的”,再次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的不放弃和责任感。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播放一位父亲送残疾儿子求学,父亲背着儿子求医等图片,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孩子内心的支柱。
2、课后让学生从课文内容联系到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从而达到让父亲的举动有更深入的理解。
3、向学生推荐关于父爱的课外书籍,《背影》、《奇迹的名字叫父爱》,让学生体会另一种父子情深。这样设计不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做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参考
下一篇:信念,创造爱的奇迹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