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年级四个班吗?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老师领进门》,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的作品。文中的田老师,是刘先生的启蒙老师。作者回忆自己在田老师门下学习四年,是田老师在他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文章表达自己对启蒙老师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这篇文章,一直作为课文,出现在小学语文的教材里,老牛老师教过也不只是一次。今年,在全国小学语文通用教材第十二册中,又碰到了这篇文章。在与学生一块儿学习时,发现不少地方做了改动。在选编教材时,做些改动,原是很正常的事,可是有一个地方是完全不应该改动的。
  文章开头,介绍学校、老师,以前的教材有这样一句话:“这个小学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只有一位老师,教4个年级;4个年级1个班。”而现在的教材,却改为“四个年级四个班”,这就不符合刘先生的原意了。如是有心,是一定会看出来的。
  按刘先生的介绍,田老师一个人教4个班,那应该是复式班,这就不得不对复式教学讲上几句了。
  同单式教学(即把同一年级的学生合成一班,在一个教室内由一位教师教学)相对。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对一个年级的学生讲课,同时组织其他年级的学生自学或做作业,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
  中国采用复式教学,始于清朝末年。《奏定学堂章程》的《学务纲要》,极力提倡师范教育。当时官费自费去日本学习师范教育的很多。一批学生进入日本的宏文学院的师范科学习,修业年限自半年至三年不等,而多数为“速成生”。回国后,他们宣传师范教育和复式教学。1909年(宣统元年),江苏教育总会派遣人员赴日考察“单级教授”,同年筹设“单级教授练习所”,培训复式教学的师资,并择定两所“官塾”(小学)“为学员实习教授之所”。其后,复式教学逐步在全国推行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普及教育,在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牧区和农村仍采用复式教学。
  为什么现在的全国通用教材会有这样的改动呢?诚如本校校长所说,现在选编教材的,多为“海归”的学者。那么,也许是他们还年青,也许是不太了解中国的国情,不知道以前的复式教学是怎么回事了。想到此,老牛老师心也释然了。
  各位看官,你们同意老牛老师的想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