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学设计之二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2.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跳水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那么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呢?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你一定会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并且从中得到启迪。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轮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杆顶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1.读课文,学生字。
   2.利用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注意区分:“气急了”、“气极了”。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一艘 放肆 胳膊 海鸥 瞄准
    风平浪静 摇摇晃晃
   2.提出容易写错的字:
    艘
   3.说说难理解的词语: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五、再读课文
   1.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
   2.根据问题给课文分段:课文讲了谁跳水?他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怎样?
    学生可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这只猴子放肆起来,它摘走了孩子的帽子、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第二段(3、4自然段)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引到桅杆顶端,陷入绝境。
    第三段(5、6自然段)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沉着镇静,果断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3.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
    复习课文分段情况和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①这段写了什么内容?
       ②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指导学生理解“放肆”,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
    (因为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它做鬼脸,模仿人的样子。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
   2.读句子。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猴子弄得孩子没有办法,由于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羞辱,但又拿猴子没办法,只能哭笑不得。)
   3.指导朗读。
    注意认真体会描写孩子和猴子神态、动作的词语。
    练习读→指导读→指名读→同桌对读
   4.概括段意。
  三、学习第二段
    默读思考: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指导学生按顺序学习课文,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自己的理解,可联系上文。)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再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话。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指导学生理解以下两个句子。
    读句子。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有可能会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得粉碎。退一步讲,即使不失足,也难以回转身来,桅杆太高、太险。)
   3.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
    (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当时事态的严重。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时是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结果怎样?
    (这时,要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跳水了,退了不行,摔下来必然粉身碎骨。船长担心孩子不当机立断,所以一再提到“开枪”。)
   3.这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
    (末尾回应课题,“跳水”是事情发展的结局。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4.指导朗读、概括段意。
  二、再读课文
    课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帽子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课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都是由于“取乐”而联系在一起的。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拿孩子取乐,故事围绕着帽子展开。孩子丢开桅杆,放开绳子,走到桅杆上最高的横木,致使船长命令跳水。
  三、指导造句
  四、练习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说明:这个板书设计采用图解形式、比较形象直观,力求将出事地点、人物、方位、路线标出,使学生一目了然。特别是走上横木的危险,和跳水脱险,表现得比较具体、对学生理解课文有所帮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