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兵马俑》教学设计之二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师:我想请这位武士根据我们的朗读做上相应的动作。
     他们有的握着铜戈。还有谁想握一握铜戈。(瞧,这位武士更威武。)
     有的擎着利剑。谁来?(不错,擎就是举的意思。)
     有的拿着盾牌。(你来,随时准备出战。)
     来,看着这些武士告诉老师:他们有的……
    ●过渡:武士们虽然动作各异,但神态却一致:个个……看着这惟妙惟肖的动作和神态,这又让作者不禁联想到好像——师:一场大战即将
    ●评价:课文通过动作与神态把武士写活了,而我们的同学通过理解又把武士演活了,把掌声送给他。
     你们看就是这样的武士他们精神抖擞,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了。大军浩浩当当,所向披靡!望着这支大军又让你想到,他们一定会(……)
    ●评价:通过同学们丰富的联想,老师看到了一支精锐的秦国军队。
     师:在那么多类型的兵马俑中作者在描写将军俑、武士俑时最仔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如果我们感到他最吸引人或最有特色就可以进行具体,形象的描述,这样也能使文章的表达有详有略。)
   (3)学习第10小节
    ●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10小节。
    ●(出示)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师述:这时作者选择了一个个独巨匠心的视角,告诉我们——生读: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让作者联想到——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
     说明:对于兵马俑的描写,神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从神态上能充分体现个性鲜明这一特点,而神态的描写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正好课文的第10节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向我们罗列了好几种兵马俑的不同神态,所以提前学习第10节,可以为下面的写段训练做铺垫,打基础,更有利地突破学生写作的难点。
    ●过渡:难怪当我们走进他们身旁,似乎还能听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
     兵马俑本身没有生命,但是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却令它充满了生机。
    ●读写结合,进行语言实践。
     出示各种不同的兵马俑图片,分组朗读课文4-8节。
     请学生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陶俑,在仔细观察之后,模仿课文4、5节的写作方法把他的外貌、动作、神态写具体。对于神态的描写,可以选用第10节的内容,也可以自己创作。
     说明:因为有了第一、第二环节的学习和积累,此时让学生对4-8节中的某个陶俑进行模仿、补白训练,使学生对语言的积累由输入到输出,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写作时,允许学生选取第10节中的有关语句,为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搭了台阶,使他们不至于无话可说。其实,学生在选用句子时,必须根据图意选择相应的句子来描写,这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同时考虑到不要禁锢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的思维,所以,也允许他们自由创作。
  四、总结全文,升华民族情感
   1 语言学习要点:带着民族自豪感回顾全文.
   2 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1)师过渡:让我们再次伫立秦俑坑前,来看看这支蓄势待发的秦国大军吧!
    (2) 引读全文:这些兵马俑可真是——惟妙惟肖、个性鲜明,看来这里的——(出示)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近7000个如此精美的艺术珍品排列在一起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出示)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秦陵兵马俑如此——(出示)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秦陵兵马俑是——(出示)中国人的骄傲。
     说明:这个版块主要通过引读的方式,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上下串联,以达到总结全文,激发情感的目的。

  板书:        17 秦陵兵马俑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外貌 动作 神态)
            惟妙惟肖  绝无仅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