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反思之一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幅名画的诞生》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结构清晰,叙述了俄国画家列宾创作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原因及过程,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表现了列宾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让学生感受到遣词造句的魅力、在扎实有效的语言实践中使各项语文基本能力得以训练,还应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19世纪俄国黑暗统治下的底层老百姓的痛苦生活,并体验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勤奋刻苦的精神,感受到列宾对他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上完本课后,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与感想:
一、沉入词语、关注细节
语文学科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而它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附着在“字、词、句、篇”上的,而不是凭空的说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文本?怎么读,要抓住关键词语揣摩体味,既要理解字面意思,更要理解蕴含的意思。课文第四节细腻而传神地描写了纤夫衣着的肮脏、褴褛和神情的凝重,也正是这些情景让列宾对纤夫们产生了深切的同情,并激起了强烈的创作欲望。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圈画词句的过程中细品文本语言,并在交流时梳理点拨,让学生从字里行间真切感受纤夫生活的困苦,从而产生同情之心。在教学课文6、7小节,感受列宾画画的勤奋和顽强时,我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学习问题:“读这两小节,其中令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学生围绕这一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有了第四小节的抓关键词的引导,学生也能抓住关键词去感受、去理解。
二、以读代讲,落实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位。”在此文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朗读方式:自由读、个别读,引读等,让学生在一次次读文中与文本进行一次次对话,在读中感悟理解,感悟理解后再用朗读表现出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丰富文本内涵,加大感受强度。
因为文本中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纤夫的生活、列宾的情感及其创作历程都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因此,仅靠文本语言,学生只能体会到纤夫的辛苦和列宾的勤奋,无法体会到纤夫在水深火热中的痛苦,自然也无法理解列宾对此产生的强烈情感。于是,在教学第四小节时,我就适时补充了一段课外资料。听了这段补充的文字之后,学生对纤夫的非人生活表现出不公和深切同情。从他们的对话交流中,从他们的深情朗读中,可以看出学生与文本,尤其是学生与列宾已有了情感上的共鸣。
四、想象说话,促进思维发展:
想象说话训练引导学生走进了画家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体验与领悟的机会,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从课堂效果来看,我们发现学生在想象说话中学生表达了列宾对纤夫的同情,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整堂课的教学我力求在读文——理解——再读文的循环中进行,使学生一步步地去接受、理解画中蕴藏的深刻内涵,以至最后情感的产生。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的不足:在语言训练上、在课堂驾驭上有很多缺陷,尤其是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时,三个学生说的内容差不多,我很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想像说话,但当时我不知所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有感
下一篇:点评《一幅名画的诞生》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