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推敲”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你可能没有读过,但“推敲”的故事却是家喻户晓。韩愈在长安任京兆尹时,一天外出巡视,路遇一僧人,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状,神情专注,竟冲撞了仪仗队。经询问得知这位僧人名叫贾岛,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不知是用“推”还用“敲”好,神情过于专注,才不知回避。后世人们把咬文嚼字、谴词造句、揣摩等叫做“推敲”。

  “推”的孤冷与“敲”的搅扰,哪一种更切合作者当时的身份、心情与情志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的身世吧:贾岛,唐代诗人,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因“推”“敲”之缘,与韩愈结为至交,后在韩愈的劝说下,蓄发还俗。可见,诗中的“僧”应指作者本人,诗所记叙的是访隐士李凝未遇的一事:僧人的好友隐居在远离人境的地方,这里不仅没有邻居,而且平日也极少有人造访,以至门前小径长满了荒草,在这里或歌或舞,或吟诗作赋、或品茗抚琴、或阅经推枰,自在无碍,清静悠然,在这月色皎洁的夜晚,鸟儿栖息,夏虫唧唧,老僧前来拜访,一阵“笃笃”的敲门声,声响虽不大,但由于万簌俱寂,竟惊动了从未闻过如此喧嚣的宿鸟,有的“咕咕”不安,有的“扑愣愣”飞出侦察一番又折回巢中,一切又归为宁静。这响中寓静,以响衬静,使静更静的效果,用“推”字是表现不出来的。这样看来,确如韩愈所说的“以'敲'字佳矣”。  

  早期的门仅为防风御寒、防野兽闯入家中以及防止家中禽畜逃走的作用。称为柴门、柴扉。通常仅有半截,与现在农村院落外的栅栏门相似,有闩无锁,故有推敲之说。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门的种类也就越来越多了,如防盗门、电动门、卷帘门、智能电子门等,可以想象,到了21世纪,如果仍有僧人去造访某位幽居者,将会是“僧按月下铃”了。
 
上一篇:读《推敲》有感     下一篇:《推敲》电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