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片断赏析之一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我简单写了一个案例,请各位同仁帮忙修改、指正。有劳各位了。
案例解读:
师:我们已经理解了故事内容,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你想评价谁?说说你评价的理由。
生:我觉得秦王贪财,知道了赵王有和氏璧,他就要想方设法得到,还愿意拿十五座城来交换。
师:秦王真的想拿十五座城来交换?
生:不是真换,他只是想得到璧。
师:从哪儿可以知道?
生:当蔺相如献上和氏璧,秦王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决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可以看出他不是真的想交换。
生:秦王知道赵王有和氏璧,愿拿十五座城来交换,只是个借口。
师:秦王的目的是什么?
生:秦王想,如果赵王不愿意拿璧换城,就可以进攻赵国。
生:秦国当时最强,不就像美国攻打伊拉克吗?太残忍了!
师: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目的是什么?
生: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美国的目的是掠夺伊拉克的石油。
生:我认为两个情况不同,秦国想打赵国,是因为以前的周朝腐败,国家分裂,而秦国想统一中国;而美国就不同了,它是一个国家进攻另一个国家。
生:它是一个民族侵略另一个民族。
生:美国打伊拉克没有得到联合国的同意。
生:美国攻打伊拉克是霸权主义行为。
案例研究: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位做课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行为应该交流互动,共生共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是遗憾的是在他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忽视了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竟不着边际地交流: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目的是什么?从学生的回答看,当时学生的学习情绪很高,如果这样下去,课堂的中心将转移到谈论“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政治问题了。再者,他偏离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文本的人文内涵。我们可以了解到,《将相和》这一文无论从作者的意图,还是从编者的意图,都是希望学生能感受到相如的机智勇敢、忠君爱国、顾全大局;廉颇的知错能改、团结合作等美好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在“自读会读”中领悟课文内容
下一篇:《将相和》片断赏析之二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