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拨妙点,层层提炼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教师认为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到底带着谁的问题呢?教师是否必须在课前“精心”制定问题后才能上语文课?2002年10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浙江王雷英老师摘得一等奖的《军神》一课,对此作出了绝佳诠释。请看片断——
 
  师:刚才老师看到好几个小组都在研究“为什么沃克医生说遇到的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位军神”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先来交流一下这个问题好吗?
  生:我从第16、17自然段中体会到刘伯承是“军神”,因为他在手术台上十分坚强。
  生:我从“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看出刘伯承是一块“钢板”,是“军神”。
  师:能抓住课文中的语段谈感受,很好。如果能再抓住其中关键词语来谈那就会更好。
  生:我从沃克医生“双手颤抖,汗珠滚滚”体会到手术进行得非常艰苦。
  生:连医生也都在担心刘伯承是否可以承受得住。
  生:从“居然”这个词中我知道刘伯承越来越用劲,最后竟抓破了白垫单。
  师:由此可见,无论是写医生还是写刘伯承,都让我们感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难怪沃克医生会说——
  生(齐):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师:大家研究得不错。现在你们再看黑板,刚才的这几个小问题,也都跟着解决了吧!

  [成功的课堂教学需要动态生成。本课的亮点在于,王老师上课伊始即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并相机筛选梳理,逐步提炼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研读专题,之后的教学步骤更是与学生的问题密切相关。这里,教师巧妙的随机点拨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助推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和求真务实的教学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