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会语词的韵味
语文A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预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慢慢学习如何自学生字,认准字音,观察字形,了解课文的结构、主要内容,积累词汇。对于语文学习,似乎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我们每天布置作业都不让学生在黑板上抄写,而是直接采用听记作业的方式,学生也能接受,思考题完成的质量有进步。对于课文段落和主要内容的把握,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并说出理由。
但是,如何让学生在文本中体会到语词的魅力,是我现在最大的困惑。
第9课《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含义,体会到诗歌的魅力,如何让学生打破语词的坚冰,与作者共鸣,与课文唱和,我做得还不够。
讲到语言这一块,总觉得就变得有些干涩了,学生基本靠老师牵着走,对于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对于课文承载着的思想灵魂,基本是一头雾水,是我对四年级学生要求过高,还是我的引导的方法不对?
但是本课教学时,在语词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个亮点:“天空会撒下片片云锦,大地会吹来阵阵微风。”这两句读完后。有这样的对话。
问:大自然的云锦、微风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生:很轻柔,很舒服的感觉。
问:云锦为什么不用“块块”而用“片片”?
生:“片片云锦”显得更轻,更软,更薄。
问:那“微风”用“阵阵”来形容是不是最好的呢?
生:用“丝丝”显得更轻,更柔和。
师:“丝丝微风”都是平声的字连在一起,读起来不太顺口,不符合诗歌语言的特点。再换换。
生:“点点微风”可以吗?
师:非常好,还可以换吗?
生:“缕缕微风”。
师:太好了。缕缕,就是“一丝一丝”的意思,比“点点微风”更能让人感受到微风的轻柔美好。
我选择了两首诗歌补充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是,要怎样阅读?读懂之外,如何从中进行与课文的互文性阅读?我仍然没有想好。所以,这两首诗,学生读了,也觉得他们感兴趣,但,仅限于一个感性的整体认识,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能够从观察中了解到大自然的许多奥秘。还有学生读出了与第9课诗歌一样的结构——“首尾呼应”。我期望他们能从中得到启发,写出稍微像样的诗句,叫《我读懂了大自然的课本》或是《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但是,结果却让我失望,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如何下笔,这应该归结于我没有做好铺垫、辅导。虽然这个并非我的核心目标,但是仍然不希望是浪费时间。如果做得更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还值得进一步思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之二
下一篇:《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电子教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