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设计之三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一、说教材:
   1、教材介绍:本课为语文课改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所选四篇文章有两篇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慕田峪观云海》)一篇说明文(《颐和园》)、一篇散文(《乡下人家》)。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掌握游记类文章的写法。(理清游览踪迹,学习如何抓住特点介绍、描写景物的方法并从文中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爱国之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记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全过程,写出了双龙洞的奇异景色。本文描写准确形象、语言朴实凝练。
    本课是单元第一课,且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游记这种新文体,因此要扎扎实实教会学生学习此类文章的方法。
   2、课时安排: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游踪,了解景物特点。第二课时学习描写“孔隙”一段的写法仿写一段话并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3、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学会1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景物特点。
    (2)通过填表,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习惯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感受双龙洞的神秘、奇异。
          第二课时:
    (1)学习第5自然段的写法,借助其它事物及人物的心理感受仿写一段话;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理解其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练笔,训练学生有序发言及认真倾听及时补充的好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之情。
   4、重难点:
    (1)理清游踪,学习抓住特点对景物进行介绍。(游记的基本特点)
    (2)借其它事物及人物的心理感受仿写一段话。(难点,这是一种新的描写方法,学生初次接触)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1、利用视频朗读,再现情境,加强感知。
       2、列表梳理文章内容,指导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
       3、小组合作交流,修改练笔。
    学法:研读圈点、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师:1、全文视频朗读的课件
     2、《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
     3、下发本文所写处所、景物及特点的表格。
     4、下发练笔提纲。
   生:1、填表
     2、列提纲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读词
    3、多音字组词(“系”)
    4、形近字比较(“栽”、“蜿蜒”)
    5、易错字(聚、隙)(音→义→形)
  (二)引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不仅有数不尽的名山大川,也有千姿百态、神秘奇异的溶洞。远的不说,单是我们房山就有石花洞、银狐洞、云水洞。(投影图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的金华,去探寻双龙洞的奥秘。
  (三)理游踪,抓景物:
   1、视频朗读,再现情境:地点?印象?
   2、填表:指名分段朗读,学生用“——”标出所写景物。
   3、抓重点词概括景物特点
    注意“盘曲而上”“突兀森郁”“蜿蜒”的理解(手势、换词练习)
地点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景物 路、花、溪流 山、洞口 像大会堂 位置、船小、进洞惊险 双龙、石钟乳、石笋 特点 美 宽 大 险 奇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5段:
   1、自由朗读:思考本段写了什么?
   2、指名逐句朗读,理解本段内容(孔隙的位置、船的大小、如何进出孔隙)
   3、抓重点句引导学生圈点批注理解孔隙窄小、低矮的特点。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窄小
     “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贴”换成“挨”好不好?为什么?
     “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要是把头抬起,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比较这两句,那句好?为什么?
   4、明确写法:借此写彼、用心理描写渲染烘托
   5、有语气朗读,读出惊险。
  (二)理解过渡句的作用。
   1、作者是如何把游览地点连接起来的?——过渡句
   2、用“——”划出。
   3、指名读句子体会作用。
  (三)仿写:
   1、将提纲中所写景物与同学分组交流。
   2、师读范例:《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
   3、小组交流补充口头完成练笔。
   4、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评议。
    (通过布置预习及小组交流拓展学生思路,组长说,组员补充共同修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动笔写打下基础。)

  教学后记:
  教学本课,我安排了两课时,但由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实际教学中显得时间紧张。今后要细化课前的准备,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特别是朗读的训练要落实。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讲不够专注,不会倾听、补充同学的发言也降低了学习效率。今后要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扎扎实实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本课时,我尝试了一些新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导语精心设计。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不仅有数不尽的名山大川,也有千姿百态、神秘奇异的溶洞。远的不说,单是我们房山就有石花洞、银狐洞、云水洞。(投影图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的金华,去探寻双龙洞的奥秘。”这个导语由“近”及“远”,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蕴含了思想教育,为学习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利用课件朗读,入情入境。
  学生由于外出参观的机会较少,见闻不丰富,我下载了本文的视频朗读,使学生走进文中的情境,达到游目骋怀的目的。
  3、列表梳理文章内容。
  本文是一篇游记,我根据课后第1题,按照地点、景物、特点三方面重新设计了表格。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习游记类文章的写法。
  4、指导圈点、批注,落实读书方法。
  我抓住文中的重点句、重点词指导学生研读、比较、批注。如文中第5自然段的教学,我抓住“贴”、“稍微”、“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这些重点词句采取换词、换句及手势示意的方式指导学生研读,学生自然得出孔隙窄小、低矮的特点。
  5、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
  在教学“内洞”这一段时,为理解石钟乳和石笋的变化多端、颜色各异,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有的说像孙悟空骑着白马在飞奔,有的说像观音在讲经,有的说像白胡子老者在砍柴,有的说像寿星老人捧着仙桃来祝寿……通过练习,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活跃了思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