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一年秋风起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3、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自主积累思乡的诗词。
  重点: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思乡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愫,悲秋又是古今文人共通的情怀。见秋而生乡愁也就成了文人千古不变的题材,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正是这种题材的一首古诗。诗人因“见秋风”而“作家书”再“寄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诗的字面意思,学生借助插图、工具书等能够理解,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等原因,要真正走进诗人内心,真切体会那无法排解的思乡情却很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课设计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措施:一、以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萧瑟的秋景中,渲染情绪,为古诗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二、以诗解诗,以诗悟诗。通过张继的一首《秋思》带动一组悲秋思乡的古诗学习,意在以意思意境相近的古诗帮助学生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同时达到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丰厚学生经典文化底蕴的目的。三、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设计一个个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悟后读情,让思乡情在一次次朗读中深入学生心中。四、补充资料,辅助理解。补充一些写作的背景资料有利于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更好地体会古诗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见秋生情,读题定调。
   1、读“秋”想画面
     板书“秋”字生读;读着“秋”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想到了什么?
   2、古人眼中的秋天
     在我们眼中,秋天带给我们的丰收的喜悦,但是在有一些古代文人的眼中,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现在让我们透过古诗去看看古代文人眼中的秋天吧!
     出示一串写秋的诗句: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海上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生读。
    问:这些诗人眼中的秋天是怎样一幅景象?(生答)
      萧瑟的秋风,枯败的草木,飘飞的落叶……构成的一幅秋景图给你怎样的感觉?
      这萧条肃杀的秋景勾起一多少游子的思乡情怀啊!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走进张籍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一个游子那颗思家念亲的心。
   3、补充课题,引导读题,读出浓浓的、悠长的味道。
  二、读通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把古诗读3遍,前两遍争取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把字音读准。第三遍争取读出诗的节奏感,韵律感。
   2、展示读
     指名读古诗,评价是否读出了节奏和韵律。
   3、师生合作复沓读。
   4、古诗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我们现在说的白话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把这首古诗翻译成白话?(指名说说意思)
   5、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品味秋韵,感秋愁
    是什么让张籍产生了思乡的情怀?(见秋风)
    秋风是见得着的吗?
    那么诗人见到了什么?(漫天飞舞的落叶、瑟瑟摇摆的枯木、风吹落叶遍地翻滚……)
    洛阳城里,落叶在秋风中漫天飞舞,打着旋儿,零落遍地;路边的败草在风中瑟瑟摇摆;天上大雁南归而去。张籍呀张籍,站在凉意渐浓的秋风中,你的心中涌起的是怎样的思绪呀?(指名说说)
    这是怎样的一种愁绪呀!让我们走进另一位诗人马致远的秋思,去品味那一份别样的愁绪。
    出示马致远的《秋思》,师读生想画面。
    听着听着,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的内心有种怎样的感受?为什么?马致远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萧条的秋景,瘦弱的老马,浪迹天涯孤独的游子,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请你用朗读把这一份别样的忧愁表达出来吧!(自由读,指名读,)
    离愁渐远渐无穷,逢秋向晚肠寸断,寸寸都是游子愁。你看(生齐读马致远的《秋思》)
   2、读写结合,悟深意
    你若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做什么?
    张籍面对此情此景又做了什么呢?我来问问诗人。
    看着学生,问:秋风乍起,你——生答:欲作家书意万重。(2—3人)
    你想要家书中说些什么呢?快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在家书中尽情倾述吧!
    指名说说家书的内容。
    情境导读:
    这也想说那也想问,想说的话太多太多,这就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心中的牵挂太多太多,千言万语,千头万绪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一封家书承载了游子几多思念几多牵挂,这实在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3、说不尽,又开封
    我是送信的使者,信给了我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会尽快把信交到你的家人手中。什么?你要我把信给回你?这是为什么?(生用自己的话回答再用诗句回答)
    古代的通讯不像现在这么便捷,客居他乡的游子与家人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写信,而这承载着悠悠思乡情的家书不知要经过几多辗转,几多时日才能到达家人的手中。那么,家书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重呢?
    出示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生读,你读懂了什么?现在你还觉得家书只是几张薄薄的纸吗?那是什么?
    情境导读:
     这悠悠的思乡愁,切切的游子情全靠这家书一封来传递,难怪诗人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那悠悠的思乡愁,切切的游子情,怎是一封家书所能道尽的呀!难怪诗人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说不尽的是什么?轻轻一开开出的又是什么?
    这首诗,抓住写信寄信这么一件小事却表达出一个游子浓浓的思乡念亲之情,在表达方法上可谓高明。王安石曾这样评价张籍的诗.
    出示诗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四、想像画面,拓展升华
   1、《秋思》寥寥数字,却字字饱含一个游子对家乡对亲人浓浓的思念,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品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像画面,去体味那份游子情怀。
    师生合作读,然后说画面。
   2、读着古诗你心中产生的什么疑问?
    张籍为何思家不归家呢?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资料,也许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的。读、说再次引读全诗:或许是公务繁忙,或许是生活困顿,张籍思乡却不能归,一年将尽,秋风乍起,他情不自禁地吟道——生读全诗
    又一年过去了,秋风又起,他不由再次吟诵起——生读全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诗人离开家乡已是十年,家乡已多年未亲近,可是对家乡的思念却越来越浓郁,而这思乡情中或许带着丝丝无奈。因此每当秋风吹过,他都要深情地吟诵起——生读全诗
    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人类共同的情怀。自古以来有多少游子抒发过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出示古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
     家在梦中何日至,春生江上使人愁。(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生读积累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它古诗。
   2、继续积累其他表达思乡情怀的诗句,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3、发挥想象,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