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胡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我是来自小学语文组的老师。今天,我讲评时所阐述的观点来自我身后一个优秀的团队——第1、2、4课题小组。我们评课的组织形式同样借鉴、采用了EEPO的核心理念——“通过组织与参与实现目标”。其中关于数据、教学基本状况的信息都来自他们的认真观察和梳理。感谢这些幕后英雄。今天,我们将主要采用项目性评价方式进行点评,然后,再用学科性评价方式、经典性评价方式做一些补充。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一、评课型(项目性评价方式)
  1、这是一堂以“要素组合方式”为基本课型的课,看这样的课,我们重点关注的老师是否会调集听、看、想、讲、做、动、静这七种要素或其中的若干个要素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从而去强化关键目标。组合得是否有效果,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这堂课,从教学工程过程来看,课型出来了。有这样两个亮点:①在“细读课文、走近人物”环节,为了让学生了解聋哑青年举止怎样特别,老师将“读、想、说”几个要素有机组合,并让学生动笔圈圈划划,动静转换得当,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学习。②在“引领提升、情感升华”的环节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为什么会“心里咯噔一下”,老师运用了“听、想、说”等要素组合,尤其是“想”这一要素的运用,使学生真正地走进了文本。
  2、本堂课又是一节以平台互动方式为辅的课。教师准确地抓住了关键
  目标构建了2个平台。
  平台一: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青年举止的特别,体会并认识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老师适时地构建了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说出特别的理由,读出特别的感受”,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多向度思考的平台。学生可以在与文本的交流、碰撞中各自找到“特别的理由”——或“观鱼时的忘我”、或“画鱼时的专注”、或“学画时的执著”;也可以产生各自不同的内心感受——或赞赏、或敬佩、或得到启示、或受到激励,既实现了体会情感的教学目标,又为后面读出“特别的感受”作了很好的铺垫。
  平台二:随着学生对文本探究的深入,内心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情感。“我”在赞赏青年时,他显得“骄傲”,而当“我”看到福利工厂的厂徽时,“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此处,老师不失时机地又打造了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我”为什么会心里咯噔一下?作者在想什么?你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在此之前,学生对人物已有了丰富而具体的感知,有了很好的情感铺垫,他们的思维活动就可以超越文本,并提升自己的认识。
  对于学习情况与效果的反馈,老师进行了有效的矫正、补救、精讲。但,老师显得比较急,有时抢学生的话头,给予学生思考与表达的空间不足。
  3、小组合作:
  ①小组的组合是比较科学的饿。我们可以砍刀,各小组之间的力量比较均衡;无强势与弱势小组之分,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人力资源,发挥了合作效力,保证了合作质量。
  ②从合作的时机看
  在小组合作中,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重中之重。在本堂课上,胡老师创设了恰当的合作时机,不为合作而合作,起到了最优的效果。
  比如第一次合作的创设是在学生已经充分读过课文,找到了特别的地方,想好特别的理由以后,正需要和他人交流,需要一个交流的平台时,胡老师抓住契机,提供给学生和小组交流自己想法并将大家意见整合起来进行汇报的空间,使学生快速融入合作之中。
  ③、从合作艺术与实效看:
  胡老师这堂课设置的合作是有实效的,她通过梯度设置,突破了本课在读中体会青年人勤奋、专注的品质重点。胡老师的梯度设置呈现为老师设置问题的梯度,学生思考空间的梯度和学习过程的梯度这三方面。
  (1)问题梯度
  找出特别的地方——说出特别的理由——读出特别的语气
  (2)思考梯度
  看——想——说——读
  (3)学习梯度
  学生自己揣摩——与他人交流——和老师交流——真情朗读
  学生在梯度的引领下,学习积极性高,思路开阔,交流活跃。
  小组学习到底达没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胡老师采取了听取个别小组学习情况的汇报,小组在全班的汇报这两种检查的形式,这样既加强了知识点的强化,又检查了小组的学习情况,让所学知识更落实。
  ④、小组合作素养和水平
  通过这堂课,我们发现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很强。以组员凝聚在一起,分工明确,能相互关照、关注、尊重,并具有亲和力,在合作中体现出很浓的学习氛围。通过观察,有的小组合作时气氛热烈,有的组表现沉稳,有的组创新求变……各组在不同程度上显现了小组的风格和特质。可见胡老师平日指导、训练的细致。
  4、约定:本堂课有纪律约定与语言激励等多种约定形式。如:掌声表扬、停止;朗读时段落之间的间歇等,师生之间约定的概念与形式经济本形成。
  5、表达呈现方式:这节课表达呈现的方式多为语言表述,稍显单一。

  二、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看(学科性评价方式):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很重要的。阅读教学,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阅读方法,积累语言文字,掌握表达规则的系列活动。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从文字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规律和方法,促成学生的语言向高一级层次发展。
  而四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指导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积累语言;领悟表达的方法;向课外延伸。当然具体到某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有所侧重。
  胡老师今天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意深刻,很有启发性。
  而胡老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应该说胡老师对教材的把握是准确的,而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解读文本,用好教科书,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保底”工作。应该说,不管我们用何种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我们要想超越教材,先得立足教材,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胡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作了很好的诠释。从“整体把握”到“品析感悟”再到“拓展升华”,三个环节紧紧抓住语言这根线,将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精神熏染有机地结合起评。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胡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读”而展开的。以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在读和议中,通过对句子的理解,认识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品质,并受到感染。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重在积累,学生的语言如何习得,运用课文的语言来表达是条捷径。胡老师引导学生反复地读,用读来丰富语言的积累,四十分钟时间里,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反复品读课文,读的形式多样。在读中认真地品,品出情感。特别让学生找出描写青年“特别”的语句反复朗读,说一说自己感动的理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一环节的设计也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同时这些实践点的落实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又在训练中自然渗透了思想感情教育,较为突出地显示了语文课的特点。
  纵观全课,教师是投入的,富有激情,而这样的课,情的渲染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教师重视了文本中词语、句子的朗读、感悟,符合中年级的教学要求。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生成信息,引导得也不错。
  在座的个位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行家,从新课程、新理念的角度看,相信各位也领略到了其中的精彩之处,不再赘述。

  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经典性评价方式)
  EEPO新课堂所呈现的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文化,所追求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内在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东西。即:学生的知识性、个性、创造性;课堂上,学生互动、主动、能动的联动状态。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更多地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任务、自己的教案、教学流程,而EEPO新课堂关注的不仅是知识的夯实,更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训练、潜能的开发、习惯的培养、个性的发展。整堂课中,学生的“三性合一”“三级联动”体现得比较好,尤其是老师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学生思维的个性化,教材没有的,学生想出来了,交流了,整合了……。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处瑕疵:当学生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或是提出自己所欣赏的段落时,老师有点牵制学生。如:有学生读第11段,老师就问:“第11段、12段,哪一段好?”。如学生拿着书多读了几句,老师却让学生一定要照着屏幕上显示的文字读,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就不够了。
  感谢胡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
  最后,我们想说:把课做实,把立足点真正放到学生身上,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这是EEPO新课堂与传统课的根本区别,也是EEPO教学理念的灵魂所在。愿我们共同努力,深入实践与探究,推动EEPOK课题研究工作再创更高成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