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解构的阅读教学案例: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生3:……
  二、改变结局,“诗化”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
  【教学预想:改变文章结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简单讨论这个结局出现的可能性,追问学生“你是否仍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为什么?”,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在“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
  师:是啊,由于这位父亲的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及必定能成功的信念,这件事有了一个喜剧
  的结局,一个圆满的结局,一个在我看来简直事奇迹的结局,但是,蒋老师要改变这个结局。
  [多媒体出示教师改变的结局]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
  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第二天清晨,人们再次来到学校,准备清理废墟。突然,他们看到了这位父亲,他无力地坐在一堆破碎的瓦砾边,手里抱着一个血肉模糊的孩子,嘴里不断地在喃喃自语:“阿曼达,我的儿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听了这个结局,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难受。
  生:很伤心。
  生: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但是这样的结局有没有可能?
  生(齐):有可能。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课文第二段有一句话:那个昔日充满了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
  已变成一片废墟,“废墟”说明了学校被破坏得非常严重了,学生生还得希望很少了。
  生:我从“有的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句话感觉到事情的确很糟糕,因为作为父
  亲,如果还有希望,一般都不会放弃。
  生:……
  师:如果事情是这样的结局,你还认为他了不起吗?
  生:(沉默)了不起。
  师:他没有救活自己的儿子,他有什么了不起。
  生1:因为这位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永远和儿子在一起,不管任何情况,也不
  管死活。
  生2:我们不能只看事情的结果,而要看事情的过程,这位父亲坚持不懈救自己
  儿子的过程让我们敬佩。
  生3:我看到了父亲那种坚信自己儿子还活着的信念。
  师:我听明白了,你们认为这位这位父亲了不起不是从事情的结果中看出的,而是从父亲努
  力救儿子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是吗?”
  生:是。
  师:那课文中那一段话集中描写了父亲拯救儿子的过程。
  生:他挖了8小时……到处是血迹。
  师:是啊。在我眼里,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是一首饱含父爱的诗,轻你们各自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浑身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是血迹……
  生:(读)
  师:谁愿意为我们读一读?刚才你说我们像你父亲,我请你读,好吗?
  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我不情其它同学评价了,我想请你自己说一说,你读的时候,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哪几个地方特别注意了,努力了?
  生:我在时间上特别强调,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一个数字比
  一个数字令人难以置信。
  师:是啊,再过两个小时,就是整整两天两夜啊!
  生:后面每一个短句我也很注意,因为这些句子写出了父亲解救儿子过程中的艰难。
  师:是的,有了理解,我们才能读好课文,请你们带着这样的理解读一读这首诗。
  生:尽情读。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争取自己的朗读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生:读(有感情,但都是一种节奏,一个调子)
  师:你入情入境地读了,如果要讲一点朗读技巧的话,再富有一点变化就好了。
  生:读(读得很好)
  师:同学们,这就是入情入境的富有变化的读。
  师:蒋老师也想读一读,看看蒋老师的朗读能否让你联想到这位父亲在挖掘废墟时候的种种艰辛,联想——
  师: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是因为他挖了很多地方,挖遍了角角落落。。
  生2:我想到这位父亲连续38小时不休不眠、不吃不喝,整个人快要虚脱了……
  生3:这位父亲在搬一块大石头时,不小心被石头压伤了。许许多多得碎石把这位父亲得衣服和皮肤划破了。
  生4:……
  师:是啊,同学们,带着你们的联想,再把这首诗读一读。
  生:(声情并茂读)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联想到这位父亲身体上所受的种种痛苦,实际上,他精神上也承受了很大压力。请你联系上文,看看他承受了怎样的压力?
  生:(生默读,找,思。)
  师:
  生1:我觉得最大的压力是别人都觉得这位父亲精神失常了,所以没有人上来帮助他,甚至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生2:课文中说,这位父亲放下受伤的需要照顾的妻子,匆匆赶来救自己的儿子,他的心既牵挂自己的妻子,又担心自己的儿子,心力憔悴……
  生3:其实这么多人劝他,他也知道情况很危险,万一,他们有什么以外,那么这个世界上就只剩下他妻子一个人了……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一份感悟,再次一起读读这首诗。
  师生:(读)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教师喊停)
  三、再改结局,体会细节,全面辨证解读“所有父亲”。
  【教学预想:再次改变结局,追问学生“你是否仍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为什么?”,鼓励表达真实想法,允许适度辩论。辩论之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真诚发表观点,在适当的时机,建议学生找出容易被遗忘的描写其他父亲的段落,从细节中体会蕴涵在其中的爱。】
  师:今天,蒋老师残酷地改变了事情地结局,但蒋老师还要残酷地改变第二次。(大屏幕出
  示)
  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刚走开不久,只听得“嘭”一声巨响,爆炸真的发生了,这位父亲真的永远和他的儿
  子在一起了。其他孩子也失去了生还的希望。
  师:同学们,我看有些人看了这个结局之后,难过得说不出话来,但是这样的结局有没有可
  能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1:有可能,一位救火队长曾经阻拦过过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
  生2:一位警察也跟他说过,如果坚持挖的话,不但不利于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
  师:如果事情是这样的结局,你们还坚持认为这位父亲是了不起的吗?不要急于说,先静静地思考1分钟。
  生:(静静地思考)
  师:有改变主意的同学吗?请站到台上来。
  生:(有6位同学陆续站到台上)
  师:现在你们的意见不一致,请你们各自结合课文辩论。
  [学生与学生互动辩论]
  生甲1:这位父亲我看有点失去理智了,如果他不坚持挖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多人丧命。
  生甲2:我觉得这位父亲有点自私,如果发生什么意外的话,那他的妻子该怎么面对这个世界……
  生甲3:我觉得这位父亲太冒险了,这位父亲应该让专业的救护人员来救孩子。我想身边的救护人员不会置之不管的,让他们来救,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
  生乙1:这位父亲是非常爱孩子的,这份爱足以说明这位父亲是了不起的。
  生乙2:当孩子们遇到危险时,有的父亲走开了,而这位父亲却坚持挖,所以我觉得这位父
  亲是了不起的。、
  生乙3:这位父亲得知自己得孩子有危险以后,心里觉得一定要兑现自己的诺言,活要见人,
  死要见尸,一定要和自己的儿子在一起,我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
  …………
  师:同学们争论的很激烈,下面蒋老师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这位父亲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孩
  子,过于悲痛,以致于精神和行为异于常人,这都是缘于他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爱。我想,同学们都能理解这位父亲。但是其他的父亲,保持着一点点理智的父亲,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是不爱自己的父亲的。下面我请同学们找出我觉得最不应该遗忘的描写其他父亲的段落,一边读一边体会蕴涵在其中的爱。
  生:(读)
  生:我从“急匆匆”看出……
  生:我从“大喊”这个词看出……
  生:我从“绝望”这个词看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