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迭现 理念升华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开学初有幸聆听了深圳市著名特级教师赵志祥的阅读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听时感触颇深,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听后细细品味,更是受益无穷。借此机会原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探讨。
亮点之一:猜问激趣。赵老师在研读课文时,既没有自己提问,也没有让学生直接提问,而是从课前交流入手,让学生猜问。“在你们读文时,大朋友会在哪儿提问题?会提什么问题?你们怎样回答呢?”这种猜问更有吸引力,更有挑战性,当然猜问不是目的,学生通过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圈点批画,互问互答,逐步由浅层问题向深层问题探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步深入。学生主动参与、研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真可谓“一猜激起千层浪”。
亮点之二:辩论悟情一番猜问研读之后,大朋友终于在关键处(文中第十自然段:“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亮出底牌:这位父亲是不是失常了?结果有人认为失常了,有人认为没失常,两种意见争执不休。教者引导学生抓住具体语言文字展开激烈的讨论,反复揣摩找理由,仔细品味谈体会,教者游离在两者之间,意在激发学生争辩的兴趣,提升文章的人本价值。最后教者适时进行小结:“这位父亲精神失常了,但是他失的伟大,他因为对儿子的爱而失去的是一般人的常态,却做出了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位父亲精神没有失常,因为他貌似失常,实则清醒:儿子处在危险中,需要我的救援,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儿子在一起!在他近乎失常的举动中,包蕴着浓浓的情和强烈的爱,这情、这爱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学生听后先是瞠目结舌,而后一阵嘘唏,恍然大悟。真可谓大朋友一出手,方显英雄本色!
亮点之三:理解多元。朗读个性化本篇课文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贯穿全文,赵老师仅仅围绕重点句展开朗读指导。尤其在13——19自然段中,教者狠抓“!”处强调多元理解,个性感悟。如“阿曼达!我的儿子!”一句,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提高声音读出父亲喜出望外的感情;有的学生认为父亲连续挖了三十六个小时,又饿又累,应该压低声音放慢速度体现出悲喜交集精疲力尽的感情。教者因势利导,相机点拨。可以说个性化的朗读指导,掀起了这节课的高潮。
亮点之四:“下水”迁移,深入研读。朗读升华,已然把本课的教学推向高潮,听课人无不被赵老师纯熟的驾驭教材和学生的能力所折服。但学完文本后,赵老师又把文本当成了凭借,适时的拓展了课外的阅读资料——朱自清的《背影》、孟郊的《游子吟》。最让人难忘的是他由文中悲壮的情自然引入平凡生活小事,亲自“下水”,声情并貌的朗诵自己的一段日记《母亲》,自身的禀赋和浓浓的母子情深深的打动了在场的学生和千余名观众,掌声在泪光中经久不息。作为听课者更深刻领悟到,作文教学指导一味的强调学生注意观察,但为什么学生却视而不见呢?关键是“观察和体味应该带着情啊!要用情去驱动你的双眼!”(娄湘生老师评价语)赵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典范。
课程改革大潮中,每个有志于小学语文的改革者都在艰难探行。而赵老师却能不露斧凿痕迹,将新课标的理念与课堂教学水乳交融,实在让人叹服不止。
※ 相关链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设计之二
下一篇:信念——珍惜——亲情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