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体现大语文观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先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母亲的美丽、可爱,与渺小,再学习下一版块——地球母亲的慷慨与无私,然后通过课件展示一系列的“生态灾难”,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母亲的“易碎”,接着探讨“移居其他星球的可能性”,继而得出结论:地球只有一个,毁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人类无处可居。最后深情呼唤,善待地球:同学们,你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地球妈妈和伤害了她的儿女们说说,请你们用一句话写出你最深的感受,可以是抒情的、感叹的、赞叹的、呼唤的……。

  评析:
  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这位小学语文教师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学生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研读悟情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这位小学语文教师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四点。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学习这一段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课件出示地球丰富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看图片,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学生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三、升华情感
  这时,让学生把最想说的话写在课题后面,再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课外延伸
  学完这课,这位小学语文教师设计了作文《——,我想对你说……》,完成课后练习1:地球还面临着什么样的危害?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的原理。(这位老师就是四川省成都市行知实验小学校刘鸣如老师,此案例由四川省成都市行知实验小学校刘鸣如老师推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