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皆是离别情——古诗主题式阅读教学案例
北京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古诗二首》高适《别董大》
【作品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时高适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诗的前两句写北国风光,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是一首发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设计理念】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积极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品味景语、感悟诗情,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让学生走近送别文化,感受送别文化,塑造完美人格,提升生命质量。
【教学目标】
1、理解:"曛、知己、君"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境,体会诗情。
难点:体会诗中景物描写与抒发情感的关系。
【教学环节】
一、以情导入,整体感知
1.播放《送别》,师:同学们听,这首歌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很美,忧伤)你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吗?《送别》音乐描绘的就是两个人伤心离别的情景。
2、你有没有分别的经历呀?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3、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的大诗人高适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和自己的好友分别的,为了永远地记录自己这片惜别之情,他还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别董大》。
4、请同学端好手里的教材,注意,仔细的读上两遍,第一遍,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争取把字音读准。第二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争取把它念的通顺流畅。明白么?好自由读。
5、(幻灯出示古诗。)好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里有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读错。
真好,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听,特别要注意听诗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手势来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以音乐渲染,再联系实际,营造了教学的“情感场”,铺设台阶。】
二、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1、别:分别、离别,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2、高适?高适是谁?出示课件。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你能说说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别他的好友董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作者的了解就像给古诗安了个镜框,为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解释作者的诗歌提供了帮助。】
三、对话文本,再现意象
1.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生答)谁来读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读──
2.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
3.“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预设:凄凉、寒冷、空旷。
4、带着你的感受自由读诗。
5、千里黄云白日曛:
(1)白云、乌云都见过,黄云是什么?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指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句诗读一下吗?(学生读)——你读得黄云还不够多,只是一片黄云。(突出“千里”。)谁能再读一下?——你读得黄云还不够浓。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曛”。)
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读得真不错!让我们仿佛看到黄沙遮天蔽日。你听他的朗读,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预设,作以下回应:)
──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6、北风吹雁雪纷纷:
(1)在这黄沙漫天,一望无际的塞外,却有几只大雁迎着风雪吃力地向前飞着,读。
(2)出示:你看,雪越下越大,大雁在风雪中飞得更吃力了,读。
(3)播放北风呼啸的声音:你听,雪越刮越大,大雁在风雪中就要飞不动了,再读。
你读的“北风”能再猛一些吗?你读的雪能再大一些吗?(学生读)连起来读。(小组读、个别读)
7、在这黄沙风雪之中,只有孤零零的诗人和董大在彼此告别,你想象一下,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孤单、悲伤)师指课题:此景,别董大,这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它圈出来。(板书:愁)。“愁”。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预设:不仅因为天色昏黄,环境凄凉,也因为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
8.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作者写这样的景色是为了表达什么?
预设:环境的恶劣,离别的感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指名赛读。
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这就是景语(板书),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
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读懂诗歌所描写的画面,领会诗情画意。】
四、由雁及人,感悟诗情
1、高适在这愁肠百结之时,却见遥空断雁正奋力高飞,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2、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己会怎么说?请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说说。(出示课件)
(1)大雁对北风说: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雁对飞雪说:__________________。
(3)大雁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
(4)我想对大雁说: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学生说)
从哪里可以看出,高适他没有放弃,没有气馁。
【拓展了学生依据文本进行再造想象的空间,使丰满的画面、鲜活的人物、真挚的情感均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学生心中“立”了起来,可谓“字立”而“人立”。】
五、拓展对话,品悟真情
1.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朋友的离别,怎一个“愁”字了得!然而,高适却写下的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你记得哪些含“君”的诗句?这里指谁?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大资料)。
董大的琴艺是如此高超,而现在却没人赏识他。此刻,你想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怎样的话。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并引导学生读相关诗句。)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所以,诗人开导他,读──
生:你是一代琴师,连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所以,诗人劝慰他,读──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了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所以,诗人这样鼓励他,读──
生:所以,诗人这样激励他,读──
5.(随机采访)你就是董大,听了朋友发自肺腑的鼓励,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积极情感。)
生:充满了自信。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6.再来读题,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板书:情)
7、师生小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景悲壮、大气,后两句抒情慷慨、激昂,诗人将情与景紧密地结合起来,情景交融,让我们更深的感受到了真情的可贵、友谊的力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