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教学实录——《给予树》

北京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序曲:课前谈话
  师:现在于永正闪亮登场。(台下一片哗笑)三年级的同学,小朋友久等了。(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小小的于永正,怎么称呼我呀?
  生:于老师。
  师:真有礼貌。你们是三年级几班的?
  生:(1)班。
  师:都是1班的,有没有混进来的?(众笑)于老师从老远的江苏过来。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谁说一句欢迎的话,代表大家说一句欢迎我的话?(无人发言)既然欢迎了就说一句欢迎的话,不举手我就着急了。(稍等片刻后)就一个举手的,两个,三个,太少了。如果不欢迎,于老师就要走了,Bye-bye。欢迎不欢迎?欢迎就说一句欢迎的话。
  (指名其中一个举手的学生说,学生也是支支吾吾的,难于言表)
  [教师面对无人发言的课堂,耐心地等待,积极启发,还不忘记调节气氛,缓和学生心里的紧张,可见定力非同一般。]
  生:于老师,欢迎您。
  师:欢迎我什么呀?
  生:为我们上课。
  师:这句话连起来说。
  生:于老师,欢迎您为我们上课。(台下响起一片掌声)
  师:嗳,这句话好多了。要大胆,不要怕,不会就向别人学习。
  生:欢迎您,于老师,您为我们上课。
  师:她就这么倒一下,换了顺序,这就是创造哦!谁在欢迎前加一个词,怎么欢迎?加一个什么词,于老师听了更高兴,更激动?
  生:热烈欢迎于老师为我们上课。
  师:听见没有,热烈欢迎,欢迎的程度表达出来了。高兴不高兴?掌声送给他。(一片掌声)
  师:于老师从老远的江苏来的,这句话再加个什么词,于老师听了最高兴?
  生:热烈欢迎于老师从江苏远道而来为我们上课。
  (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老师与学生握手。)
  师:于老师的手是不是有力,有力表示什么?
  生:友好。
  师:表示感谢,对你的夸奖,对你的肯定。我看谁最有精神,坐得最端正。
  一、检查预习情况。
  师:告诉老师今天学哪篇课文?
  生:给予树。
  师:不要那么大声,像说话那么自然。再说。
  生:给予树。(一连读了几遍。)
  师:右手抬起来,跟老师写课题—给予树。(生举起右手书空)齐读。
  师:(待学生读后)自然点,轻点。并带读两遍。看谁注意听,坐得最好。这篇课文预习了吧?那于老师检查一遍。看黑板,看于老师检查哪些词语(师板书,生看。)
  生:(齐读)并不宽裕。
  师:这个词在那句话里?谁能记得?
  生:可是家里并不宽裕。
  师:真棒,一字不差,可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并不宽裕”是什么意思?
  生:他们家并不有钱。
  师:并不有钱,生活不富裕。这是你的理解,理解得不错,但是书上怎么写的?谁能记得?
  生: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100美元,可是要五个孩子分享。
  师:攒了多少?生:一百美元。(师板书)
  师:每人得到多少?生:每人只能得到二十美元。(师随手板书二十美元)
  师:你预习得非常棒,请坐。小朋友请看黑板,好多词语不要查字典,查词典,只要认真读书,就能理解了。书上说她家里并不宽裕生活一般,不太富裕,但是怎么不富裕了呢?这位妈妈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分给五个孩子,每人只得到二十美元,这就叫我家里并不宽裕。
  [如何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于老师的教学中便可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
  真理所在了。单独一个“并不宽裕”,教师引领学生以文解词,不言而喻,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对这个词的理解,更多的是在今后的读书过程中学习乃至学会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师:再检查一个,看黑板,看谁看得清楚。板书“如愿以偿”,(让学生读,纠正“如”字的读音,)指名多个学生读,这个词在书中哪个地方,有谁能记住?
  [教师工整美观的粉笔字,写字时的认真态度,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感官上的享受,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哪!]
  生: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告诉老师“如愿以偿”是什么意思?
  生:愿意。
  师:看到一个“愿”就说愿意,为什么不说愿望呢?
  生:愿望已经“尝”(偿)试了。
  师:“尝试”了是这个“偿”吗?愿望怎么样了?生:愿望实现了。
  师:愿望实现了,她的要求达到了,她的愿望实现了,叫“如愿以偿”。再仔细考虑一下,小女孩有一个什么愿望,她的愿望是怎样实现的?
  生:有一个小女孩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卡片里,她想得到布娃娃。
  师:往下说,很好,她的愿望怎么实现的?谁帮助她的?
  生:在金吉娅的帮助下,她得到了布娃娃,她的愿望实现了。
  师:嗯,终于说完了,对你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你看,他坚持到底,在于老师的帮助下,把话说完了。谁站起来再说一说,不要老师的帮助。课文中,谁有什么愿望,她的愿望是怎么实现的?
  生:有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她想得到一个穿着裙子的布娃娃,金吉娅,她的妈妈给她了二十美元,本来是想让她买一些礼物的。可是她看到卡片,她就给小女孩买了一个布娃娃,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
  师:就这样说的,谁能再说一遍,用三句话说,谁有什么愿望,这个愿望在谁的帮助下实现的?
  生:有一个小女孩,把她的愿望写到卡片上,她的愿望是得到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金吉娅看到了那张卡片,就买了一个洋娃娃放在卡片旁边,一起送到援助中心的礼品区,一个小女孩的愿望就实现了。
  师:嗯,真好。听清楚没有,刚才于老师说了好多词语,它的意思就在课文里边,“如愿以偿”的意思在这篇课文里,就是说:一个小女孩想要得到她的布娃娃,金吉娅用二十美元给她买了布娃娃,她的愿望实现了,就叫“如愿以偿”。所以,小朋友要好好读书,当你把这个词语的意思说出来以后,就说明你书读懂了,就说明这个词语你理解了。
  二、读好课文。
  师:预习的不错,下面,于老师想知道课文读了几遍?
  生:五遍。
  师:有多读的吧?没有,那么听话。谁站起来把课文第一段读给同学听?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当学生读完第一段时,着重指导读问句: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个学生连读了三遍。)
  师:谁接着往下读?(一名学生接着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得比较流畅。谁接着往下读?(生接着读)
  师:(在学生读第四自然段后)我听了替你着急,上气不接下气,好像有人追赶你似的,读得很正确,语气要自然些。(读第四段时,及时纠错,不厌其烦地让学生读好“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这一句,并带读,直到学生读对读好为止。)
  [在学生轮读课文时,教师及时评价,适时指导,对于学生不易读对的地方采用带读,让学生练读等多种方式,直到学生能够读对为止。这一环节,虽然花时较长,但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于老师的真爱所在,善待每个孩子,给孩子一个成功的机会。]
  师:齐读最后一段。
  (学生读完后,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用耳听,眼睛看到书。范读完毕,全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听完教师的朗读,似淙淙流水,在心底流淌,那么真切,那么自然,如果不是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又如何能读得如此扣人心弦呢?]
  师:读书要像说话那么自然,眼睛要看准,不要着急。当你听于老师读金吉娅说的话的时候,你听没听出来金吉娅这个小女孩怎么样?
  生1:她很善良。生2:她很伤心。生3:她很有爱心。
  师:是的,当你把课文读好的时候,一切都在朗读之中,不用讲了,听老师这么一读,就感觉金吉娅太懂事了,太有爱心了,太仁爱了,太同情人了。你看,一看到这张卡片,她要求不高,只要得到一个布娃娃,但是买不起,金吉娅就毫不犹豫地给她买了布娃娃。但是她没有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没买些像样的礼物,只买了棒棒糖,害怕不害怕?怎么对妈妈说呢?小朋友,好好体会她的心情,请你们像于老师那样好好地读读一遍课文,先想想于老师怎么读的,你就怎么练,好吗?个人练个人的。
  (学生练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侧耳倾听,课堂上书声琅琅。)
  (一段时间后,师带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读得比较好。带读最后一自然段,读第一句话后强调:听于老师的语气,看于老师的表情,要学好。
  三、小练笔。
  师:小朋友,想一想,这个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她心里一定很感激金吉娅,感谢她。书上有道题:请你替小女孩对金吉娅写一句感谢的话。看清要求了吗?她一定会感激的,多好的小女孩呀,在圣诞节给她送布娃娃,她如愿以偿了,多高兴呀,多激动呀!因此我请小朋友看这,(指着大屏幕)请你替小女孩给金吉娅写一封信。开头和署名我已经写好了,你们抄抄就是了。你们写当中感谢的话。看这,这个得到布娃娃的小女孩第一句话该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