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北京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案例]
  一位教师上完了《小珊迪》观摩课后,让学生讨论:“学完了课文后,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学生们相互讨论后,纷纷举手发言。其中,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作者没有同情心,我痛恨他。”在场的老师和学生听了为之一震,甚感奇怪。执教者开始也一愣,但没有轻率地予以否定,而是耐心引导,你怎么会痛恨作者呢?你能说说理由吗?”我们在场听课的老师听了,都为该教师随机应变的教学艺术而折服。这位同学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理由:“第一,作者起先不买火柴,为了使小珊迪不再纠缠,才答应买一盒。当发现身上没带零钱时,就找借口明天再买。最后在小珊迪的乞求下才答应买一盒。第二,作者知道小珊迪又冷又饿,却舍不得把一先令都给小珊迪,还要小姗迪跑去换零钱,结果被车轧了。”话音刚落,又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道:“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当作者知道小珊迪被车轧了以后,不仅到家里去看望他,还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第一个同学又接着说出自己的理由:“虽然作者会永远照顾小利比,但做什么也不能挽回小珊迪的命,无法弥补他内心的愧疚。”瞧,这个学生的看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他能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多么可贵!

  [评析]
  怎样评价这段教学?这里的评价焦点是:维护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是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段话不但明确了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更重要的是揭示了阅读教学的规律特点,而我们传统的阅读教学却忽视了个体学生的阅读特点,常常是把教师自己的阅读收获强加于学生,一环一环地引导学生往套子里钻,钻进去的是教师的宝贝,钻不进去的是差生,在追求大一统中抹煞了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上面是一个保护与赞赏学生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一个案例,教师抓住了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得到了有效保护。

  启示一:教师要善待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发表的勇于创新,敢于求异的“火花”,我们教师千万不能轻易地把它“打入冷宫”,扼杀学生的奇思妙想,使他永远不敢再有奇谈怪论,永远归于平庸。这样,学生的独特见解将会很快被同化。今后,他会将自己的观念、思想和行为永远与大家保持一致,不会再敢“越雷池半步”,将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对于学生的独特见解,我们教师千万要精心呵护,“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决不能轻易下结论,“判死刑”,不能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用“统一要求”捆住学生的手脚。永远不要轻易说“不”,随意放弃。哪怕见解的结论是错的,也要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启示二:教师要能抓住各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探测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究、想象、联想。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能巧设问题情境,能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多问几个为什么,结果会怎么样呢?教师这样做,可以使全班同学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形成一种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氛围。这样,学生就敢于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遵循“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这一规律,利用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为尊重并张扬学生阅读活动中独特的感受和见解提供攀登的阶梯。

  启示三:教师要改革学生学习评价标准,重视对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维的评价。独特见解,即与众人不同的见解。从思维品质上说,属于创新思维。《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人类的所有创造,都是创新思维的产物。尽管许多独特见解构不成创造,或者是错误的,但都不能否定独特见解是一种创新思维。素质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属于创新思维性质的独特见解,不但不能轻易地去否定它,而且应该大力保护与赞赏。

  教师要有创新的睿智、豁达的胸怀,容忍犯错,容忍模糊的或不太精确的事物存在。“老师的言行对孩子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永远保护学生的“奇谈怪论”、“异想天开”。把课堂中出现的一切现象,如学生的出错、出奇、出新、出格等,皆视为一种教育资源,加以保护和开掘。永远记住:教师一句赞赏的话语,往往可以造就出一个奇才,让学生终身受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