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阅读自主感悟——《语言的魅力》案例分析

北京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语言的魅力》是鄂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一位诗人在一个街边乞讨的老妇人身边的木牌上加了几个字,竟让街上的行人纷纷施舍给老妇人,表现了语言能打动人心,改变人们行为的巨大魅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设计特色】
   个性阅读,自主感悟。
    怎么想,怎么做

  教学目标:
   1感悟“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打动人心的原因。
   2听写“无动于衷、陶醉”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一句打动人的语言。
  教学重点:感受“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悟其打动人心的原因。教学难点:感悟语言的魅力所在。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加深情感体验,感悟语言魅力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整体入手,导入新课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语言的魅力》,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全文,同学们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回答。
  二、抓住“变化”,启发思考
   1我们已经知道随着木牌上的话发生了变化,行人的表现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下面默读课文,思考:你发现哪些情况没有变?
   2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3假如你是一个过路人,面对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你会呢?
  三、引导思考,感受语言魅力
   1启发思考:为什么“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一句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2自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思考。
   3进行交流。
   4适时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深情感体验。
   5激发情感朗读第六自然段。
   6小结学生发言。
  四、联系生活,适当拓展
   1结合实际,说出自己发现的生活中打动人的语言(如广告语、名言警句等)。
   2 尝试写一句打动人的语言。
   3组织交流。
  三、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片段)
  师:既然还是在这条繁华的巴黎街上,还是那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可是还是这样乞讨的方法,可是你们看随着木牌添加的几个字,事情发生了变化,而且变化得这样大,几个字竟然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生:多了这六个字为什么会起了变化?
  师:这六个字为什么会起变化,他提出的。核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添了六个字会起了这么大的作用?我们还读读这句话。连读三次,
  第一次学生齐读。
  第二次老师范读。
  第三次学生再读。
  师:读完之后你想说什么?这样,把你的想法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小组交流。生汇报。
  师:好,谁先给大家说说,拿出自己独特的意见。
  生:第一次路人看见牌子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没什么反应,后来看到“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产生了同情心,就给盲人钱了。
  生: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可是对于盲老关来说却什么也看不见,一片漆黑。当人们想到一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怎能不对盲老人产生同情心呢?
  师:假如你是一个过路人,面对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春天来了,嫩绿的小草钻出地面,柳枝抽出绿叶,迎春花向我们招手.多美啊!可是这个盲老人却什么也看不见多可怜啊!
  生:美丽的春姑娘向我们走来.小河的水欢快地流淌,小草绿了,五颜六色的花朵铺满大地.可盲老人却什么也看不见,她真可怜!我想帮她!
  生:生机勃勃的春天向我们走来.小河旁绿树成荫,蝴蝶在翩翩起舞,鲜花盛开,春天多么美好啊!但是盲老人什么也看不见,我真想把她领回家,给她衣穿,让她吃得饱,穿得暖!
  师:的确,春天在我们正常人的眼里是多么美好啊!
  放课件:春天的美景(师描述:生机勃勃的春天,新新向荣的春天,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能不叫人陶醉呢,但是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屏幕出现一片黑色)上午盲老人写在这句话没起作用是因为他没有打动路人,而下午这句话起了这么大作用是为什么呢?
  生:这些语言使人陶醉,打动人心。
  师:是啊!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它能激发人们的想象,更能激起善良人们的同情心,增加四个字,使一句平淡的话语增添了魅力.
  师:有时相同的意见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会起到不同的作用,而且如果你运用了恰当的语言,它会更吸引你。社会、校园内经常看到警示语发生了变化,不但能够吸引人而且能够教育人。在预习的时候我建议大家搜集,有谁搜集了一些?
  生:我在校园里的草坪上写着: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生:我看到:别踩我,我怕疼。
  生: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课把你们搜集到的这些写到你们的展示栏上,大家交流。
  出示课件:一个草坪
  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警示语,如果这个你不喜欢,你也可以设计其他的。分小组设计。(每组选择一个比较好的警示语写在老师发的牌子上展示到前面黑板上)
  师:请设计的同学读自己写的。
  生:爱护每一枝花朵,珍惜每一片绿色。
  生:天空不能没有白云,树林中不能没有小鸟,武汉也不能没有绿色。
  生:花儿是如此美丽,假如您明年春天还想与它重逢,就不要让他们倒在你的脚下。
  生:我会给你带来芳香,请不要把我摘掉。
  生:请保护小草吧!不要让世界少了一份生命,不要让世界少了一片绿色。
  师:同学们看这些都是写草坪的,你觉得哪个好。
  生评价。
  师:还有同学是自己选择的,请他来读读。
  生:让每一个走进我的人,都感到我的清洁。
  生:书是知识的源泉,不是你的玩具。
  师:回去之后在你们老师的帮助下,把你的写的整理出来,贴在你们教室的后面。建议你们把你们认为比较好的送给社区的有关部门,也可以送给学校比如食堂、图书馆等部门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学反思:
  一、以文本为核心,在多向的对话中实现对语言魅力的感悟处理这节课的教材不再是平推式地逐段讲解、提问,而是整体入手,把握住重点。首先,学生通过读书与文本进行第一次较深入的对话,从语言文字入手,扣住“变”字感受诗人修改后的语言的魅力所在。然后,阅读文本第六自然段,与作者展开对话,深入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会产生如此大的作用?接着,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以与文本的对话为核心,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体验,实现对语言的魅力进行有层次的感悟。
  二、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的精神,巧用训练和感悟的扩散点,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益。在本案例中,我创设情景,让学生去想象,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在交流中,我感受到孩子被深深的打动,都愿意真诚的帮助老人。在表达中真切的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利用有扩散点的教材,还可以进行读、写、说的训练。对学生语言训练的时空要拓宽。不仅要着眼于课上,而且着眼于生活。不把读懂课文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读中学会读书,在读中学会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去创造美。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学生去找找生活中打动人心的广告语,名言等。并自己去创作一句打动人的语言。这样的教学,就接近了学习和生活,以及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不仅把课文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而且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发挥了语文课应有的人文价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便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能力转化为对社会的关注,把自己的知识,能力自觉的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