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回乡偶书》

北京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读“衰”为cuī(崔)。似乎这首诗就压韵了!后来古诗读多了!觉得这首诗这么读!这么压韵是错误的。

  1985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衰”的注释。有四个义项:shuāi。①衰退,衰弱,衰老。《史记;李斯列传》“物极则~。”《战国策;赵策四》“而臣~。”②cuī。减少。《战国策;赵策四》“日食饮得无~乎?”(每天饮食没有减少吧?)③cuī(崔)。等级次第。《左传;桓公二年》“皆有等~。”④cuī(崔)。通“纟衰”。古代丧服的一种。《荀子;礼论》“无~麻之服。”

  从诗的意义上看!“鬓毛衰”只能理解为:“[鬓毛衰(cuī)]耳边的头发疏落。”不可能是别的意思。

  再从诗律方面来看。《回乡偶书》是唐诗,属于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以外,偶句必须入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根据格律诗中绝句减半的特点,《回乡偶书》如果是首句就入韵,那么通篇都要压韵的。

  正常情况下,我们都读二句衰(shuai)音,四句来(lai)音,其韵为(ai),由此首句会不会也应该是(ai)韵呢?那么“回”字有没有“hui”的读音呢?中国古代的各地发音本身就不一样,也很难达到统一,如同“通甲字”一样,是不是也有“通甲音”。比如徘徊在很多地方读成徘回,反之回“hui”也有可能读成徊“huai”音,如同还“hai”读还“huan”一样。也许这需要考究一下贺知章先生写此诗的地点和当时人的语音。

  不管怎么说!回“hui”读成了回“huai”,全诗就通顺了,末尾句也压韵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