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为主 读书为本 基础为重

浙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3)教师:哪些同学想情不自禁,真心诚意地夸夸自己的同桌?(抽几对同桌,一人读,一人夺)
  读后教师小结:能受到别人的夸奖,当然是一件快乐的事儿。但是,你们往往不太清楚,真诚地夸奖别人,其实更能让自己快乐。只要你留心体会,语文课上这样的快乐是很多的。

  [点评:阅读课上,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是靠读。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的道理,但真理往往这这么简单。]

  三、揣摩思路
  1、教师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估课文(最后一段)。
  2、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课文,看看你能从这短短的17个字当中读出多少东西来。学生解读的结果可作如下推想:
  (1)从“恢复”这个词上可以看出,湖面原来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了,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2)从“渐渐”这个词上可以看出,鸬鹚捕鱼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3)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不难发现,湖面的平静与否跟鸬鹚捕鱼是有关系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如下:
  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
  平静不平静恢复平静
  4、齐读最后一段。(“又”字要念重音。因为只有这样读,才能让人感觉到,湖面开始是平静的,后来不平静,现在又变得平静了。)

  [点评:文章拿到手,泛泛地读几遍,算不算整体感知?当然不算。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思路也许是避免空泛感知的一条重要对策。关于揣摩思路,叶老有过这样一段精辟地论述:“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过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措清楚。”当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揣摩行文思路并非易事。好在此文最后一段已经储蓄地透露了文章思路的痕迹,学生只要专心诵读、用心理会,教师再稍加点拔,思路还是不难理清的。]

  四、课堂作业
  认真抄写下列词语。抄几遍由自己决定,难写的可以多抄几遍。(学生抄写时,可以播放背景音乐。)
  夕阳 柔光 悠然 喉囊
  一望无垠 波光粼粼 炊烟袅袅

             第二课时
  一、默写新词
  1、看图片默写新词。
  用课件呈现3幅图片,每呈现一幅,学生写出相应的新词。
  ①根据第1幅的内容,可默写“一望无垠”。默后反馈,了解学生默了哪个词。
  ②根据第2幅的内容,可默写“夕阳”、“柔光”、“波光粼粼”等词语。默后反馈。
  ③根据第3幅的内容,可默写“炊烟袅袅”。默后反馈。
  [点评:默写很传统,传统得快要被人遗忘;默写很管用,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对此一直爱不释手。因为其管用,我们很有必要加以继承;因为其传统,我们也有必要加以改造。这个默写设计,融写字、释词、观察、联想、审美于一体,既发挥了传统默写在收心凝神、巩固字词、夯实基础方面的作用,又避免了传统默写功能单一、形式呆板、被动应答的缺陷。]
  2、引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咱们通过一次又一次地读,对小湖的优美、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生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受。这节课,咱们继续通过读,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来细细地品味这些美好的感觉。
  二、读悟写捕鱼前的段落
  1、自读感悟。
  ①教师:自由轻声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划一划、圈一圈,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静和优美。
  ②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③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引导学生重点对下列词句有所感悟:
  ▲第1句:湖面和镜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平、亮、清)
  ▲第2句:再读读这个“浮”字,看看还能品味出什么感觉来?(轻、稳、平)
  ▲第3句:为“悠然”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再来读读这句话。(悠闲、自由自在、舒服、无忧无虑、从容、轻松自如)大家看,轻松自如地坐在船尾,自由自在地望望风景,无忧无虑地吸着土烟,这种感觉、这种情景,就是“悠然”呀。
  ④在有所感悟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读好有关词句。
  ⑤教师小结:其实,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甚至每一个字,都飘散着小湖的这份悠悠的平静和淡淡的优美。你们再读读课文,体会体会这种感觉。
  2、积累语言。
  ①教师:你们能不能不看书,把这段优美的文字读出来。(学生试背)
  ②教师:我想了解一下,你们现在是怎么背诵这段课文的。(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办法: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点词背;看着画面背;由同桌提醒背;闭眼想象画面背。)
  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课文。
  ④指名配乐背诵第1自然段。
  [点评:文章应该一句一句地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每句话都要给予同样的关注。有的句子如文章的骨架,它支撑起文章的全部血肉;有的句子如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情致和理趣的窗户;有的句子如文章的血脉,由于它的牵连,文章的思想感情有了一条发展变化的线。对于这样的句子,在读书时应该引导学生多加吟诵、多加揣摩、多加体会、多加积累。吟诵,在于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揣摩,在于搜寻语言的意趣、咀嚼
  语言的蕴涵、品味语言的妙处;体会,在于以心契心,以情悟情,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而积累,则在于“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总之,当读书深入到字里行间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有所懂有所不懂,有所悟有所不悟,有所会有所不会。]
  三、读悟写捕鱼时的段落
  1、品味“一抹”。
  ①教师:小湖的平静和优美的确令人陶醉,小湖的活跃和欢腾同样叫人心动。当渔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的时候,小湖的平静消失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活跃、一派欢腾的热闹景象。你们读读2、3、4段课文,特别注意渔人的“一抹”,看看是不是这样一种感觉。读完以后,把自己对‘一抹’这个词的感受和理解写到练习纸上。(学生读书并动笔练写)
  ②课件呈现练习:(这些词语供大家参考,要是你认为还有别的更好的词语,也可以用你自己的。)
  利索满怀希望兴致勃勃自信轻松自如喜滋滋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地
  一抹,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既然渔人这句话是对鸬鹚说的,那总得先有个称呼吧。(好鸬鹚、小东西、捕鱼能手、亲爱的、孩子们、兄弟们、我的宝贝、朋友们、小家伙们、小嘟嘟……)
  ④教师小结:你们看,渔人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跃、抹出了欢腾、抹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2、广化语感。
  ①教师:你们再读读这几段课文,看看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由渔人的‘一抹’抹出的活跃和欢腾。(生读文体会)
  ②组织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并引导学生反复读好有关句子。例如:
  ▲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一个波光粼粼、浪花四跃的小湖。多么令人陶醉呀!
  ▲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一只又一只乖巧机灵、活泼可爱的鸬鹚。多么令人难忘呀!
  ▲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一派鲜鱼满舱、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多么令人激动呀!
  ③课件播放鸬鹚捕鱼的视频。鼓励学生边看边议,可以交头接耳,可以指指点点,可以手舞足蹈,甚至可以欢呼雀跃。
  ④齐读这几段课文。
  [点评:教《鸬鹚》一文,容易出现三种偏差:一是见物不见人,眼中只有鸬鹚没有渔人;二是主次颠倒,将鸬鹚当作景中主角,渔人则屈居配角;三是平分秋色,鸬鹚、渔人各占一半,不分主次。事实上,景中主角不是鸬鹚而是渔人,渔人的“一抹”正是全篇的文眼所在。抓住这一抹,就能把握全文的精神所在,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就能使景语背后的情味跃然纸上,就能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因此,对一抹的感悟要不遗余力、重锤敲打,其余内容则必须忍痛割爱、舍得放弃。正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四、结课
  教师:《鸬鹚》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平静之美,这是一种柔和安宁的静态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的活跃之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态美。有动有静、动静交替,动美静美、动静皆美。这不仅是《鸬鹚》,也是整个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份美的礼物,我们应该好好地享受它。

  【设计意图】
  “语言为主”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理念。语文课主要学什么?是五花八门的语文知识?是包罗万象的文章内容?是千变万化的思想教育?是丰富多彩的审美陶冶?还是一味求异的创新教育?都不是!语文课只能以语言为主。语文课必须以语言为主。这是由语文课的根本属性决定的,是由一切成功的语文教学实践决定的,是由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决定的。由教育部新近修订并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在阐述教学目的时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言以蔽之,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理所当然,《鸬鹚》的教学也同样应该体现语言为主的理念。以谁的语言为主呢?当然是以课文的语言为主,以课文中规范、精美、鲜活的语言为主。语文课上,学生的精力、智力和心力主要应该投入到积累、感受、领悟和运用课文的语言中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