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教学设计之三

浙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语的意思。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讲述爆竹的传说。
   3、通过讨论,明确燃放爆竹的利弊,注意安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爆竹的历史。
  一、揭题、读题、设问。
  二、预习课文(课前)。
  预习要求:
  1、读通全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读音。
  2、思考课后习题2、3:(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边读边思考)
  (1)爆竹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2)说说爆竹的传说。
  (3)爆竹跟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有什么关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要求读准生字读音。提出不懂的新词,师生共同合作解决。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四、学习课文,交流预习题1。
  1、爆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1)课文第2节就写了爆竹名字的来历。
  A、--自由读第2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整理,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板书:锯成一段、保留竹节、受热、空气膨胀)
  B、师提出复述要求及注意点。(熟读、抓住重点词句)
  C、自由读前2节,准备复述。
  D、指名复述。(要求是最基本的,不要太高。)
  E、师生共同评议复述情况。
  五、作业练习:
  1、填空:"爆竹"这个名字是这样得来的:原来,最早的爆真的是用()做的,人们在竹子上取一段竹筒,保留(),把这样的竹筒放进(),竹筒受热里面的()发出"啪"的一声,从而成为爆竹。
  2、查字典写带点字的意思。
  震耳欲聋()街头巷尾()每逢佳节()
  3、完成语文作业本第1、2、3、7题。

                 第二课时

  (讲述爆竹的传说;讨论燃放爆竹的利弊。)
  一、复习检查:
  1、复习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第1、2节。
  3、复述爆竹名字的来历。
  二、交流思考题2,学习课文第2段:
  1、生一边读第2段,一边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4、指名回答。(板书重点词语:怪物伤人、燃烧竹节、发出声音、吓跑怪物)
  5、(出示投影片)说说图上的情景。(村民往火堆里放了竹节,燃烧的竹节发出毕毕剥剥的声音。)
  6、自由读第2段,准备复述。
  7、指名复述。
  8、互相交流。
  三、交流思考题3,学习课文第3段:
  1、理解"广泛"。火药使燃放爆竹更加方便了。
  纸卷成爆竹,里面放上火药。
  3、--读读课文。
  四、开展讨论,深化认识:
  1、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到底好不好呢?
  让学生组成2队展开辩论。
  3、小结:
  (1)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可以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
  (2)但是"燃放爆竹容易伤人,容易引发火灾"。所以有些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说说爆竹伤人和引发火灾的事例。
  (3)在未禁止燃放爆竹的地区,燃放爆竹一定要注意安全,应选择空旷场地,避开人群和易燃物品,注意自身安全。(结合投影片:燃放爆竹)
  六、作业:
  1、作业本4、5、6题。
  作业第4题,摘录表示声音的词。不一定要摘录一个音节的词。可以双音节的,如"咔嚓",也可以是三音节的,如"哗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