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老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位志愿军的普通士兵,以舍身堵枪眼的创举,将生命的辉煌写在神圣的上甘岭上。他叫黄继光,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近日,记者专程赴湖北孝感某干休所,采访了黄继光生前所在连连长万福来。上甘岭战役中,他曾亲眼目睹了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壮烈瞬间。

  今年74岁的万福来,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嘴部的伤痕,是上甘岭残酷厮杀留下的“纪念”——一块两寸多长的弹片飞来,嵌进他的嘴里,像一把铁锁,将上下嘴唇锁住。弹片很烫,他使劲往下一掰,硬给掰了下来。
  每当讲起黄继光,万福来炯炯有神的双眼总含着热泪。他告诉记者,1951年8月,经过朴达峰阻击战后,连队补充了一批新兵,黄继光就是这批新兵中的一个。小伙子个头不高,但很机灵,被选派到连部当通信员。他工作热情非常高,除了当好通信员,还经常给阵地的战友送水,帮炊事班做饭。坑道里潮湿,他割来茅草,编成草垫子让战友们防潮。为此,在同志们的一致推荐下,上级为他记三等功,批准他加入了共青团。

  一次,部队在坑道里放电影,片名是原苏联电影《普通一兵》。黄继光一连看了三遍,电影中,马特洛索夫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深深地感染了他。黄继光对万福来说:“连长,马特洛索夫真是好样的,关键时刻我也会像他那样去做的。”
  1952年10月6日,黄继光被调到营部当通信员。

  万福来永远忘不了那壮烈的一幕——
  “1952年10月20日凌晨,在我强大的反击炮火的支援下,连队一口气收复了1597.9高地右侧的三个阵地。突然,零号阵地上敌人的火力点复活了,敌人机枪交织成的火网把我们压在山脊上。在照明弹的强光下我看得清楚,前沿零号阵地50米处,有个用沙袋筑成的碉堡,敌火力正是从那里射出的。经过连续突击,连队仅剩下16人了。我和指导员冯玉庆商量,就是剩下一个也要完成任务。我将9名战士组成三个组,编成我连战斗作风最硬的‘功臣第六班’,准备对零号阵地碉堡进行爆破。

  “这时,营参谋长张广生带着通信员黄继光来了。他听了我的报告,斩钉截铁地说:‘不论花多大代价,天亮前也一定把零号阵地夺下来!’
  “可是,执行爆破任务的三个组的爆破手,在敌人密集的枪弹下相继倒下。我和指导员急了,向参谋长请示要亲自执行爆破任务。参谋长说,‘不行,你们是指挥员。’
  “关键时刻,站在张广生后面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着:‘参谋长,把任务交给我吧!’
  “张广生显得很激动:‘好!黄继光同志,你是共青团员,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任务。’
  “在我和指导员要求任务的时候,我连的两名通信员吴三羊和肖登良早就急得不行了。于是,我决定他们三人再次组成“功臣第六班”,并指定黄继光任班长。他们把冲锋枪搁下,腰间插满了手榴弹。黄继光对我说:‘请告诉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说完就带着吴三羊、肖登良向零号高地爬去。

  “借着照明弹的光亮,我紧紧盯着黄继光他们在敌人火网下跃进的身影。三人利用弹坑和敌人射击间隙隐蔽着前进。在炸掉三个碉堡后,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身负重伤,黄继光也负了伤。黄继光拖着负伤的身躯向最后一个大碉堡爬去。敌人发现了黄继光,集中火力向他猛扫。在爬到离碉堡五六米远处,黄继光奋力投出一个手雷。随着一声巨响,硝烟把碉堡和人影都遮住了。
  “我正要带领战士们冲上去,却看火舌又穿过硝烟喷射出来,敌人的机枪更加疯狂地扫射着。我心里万分焦急。突然,烟雾中出现了一个我熟悉的身影。我看清楚了那是黄继光,他还活着,但手里已经没有了武器。我瞪大双眼看着,黄继光拖着一条断腿,从侧面爬向碉堡。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就在一瞬间出现了:黄继光一跃而起,张开双臂,猛地扑向敌人的机枪眼。霎时,敌人的机枪哑巴了。‘同志们,冲啊!’在这一刹那,我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带领战士们冲了上去,全歼了高地上的敌人。”

  讲到这里,万福来的眼泪流了下来。他停顿了一下,接着又心情沉痛地说:“战斗结束,天已放亮,黄继光趴在地堡上,两手还紧紧抠着地堡的沙袋。指导员用双手把黄继光抱下来。我怀着悲痛的心情察看了他的遗体。黄继光的身上共7处伤,胸膛被火药烧黑,弹洞像蜂窝一般……”

  在黄继光牺牲不久,万福来也受了伤,被送到上海医院作手术。昏迷中,他不停地呼喊着黄继光的名字。由此人们知道了,这位嘴唇被炮弹炸裂,仍然指挥作战的勇士,原来就是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连长。

  1953年底,万福来在杭州疗养,被邀请到浙江美术学院作报告。大学生们被黄继光的英雄壮举所深深感动,大家根据万福来的回忆,塑造了英雄的半身铜像。后来,这座铜像被送到上海少年文化宫展出,郭沫若题诗赞颂:“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日前夕,许多记者采访万福来。有人问他,黄继光的英雄壮举源于什么?万福来回答:“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当他把祖国的荣誉、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时候,这宝贵的生命就让位了。黄继光以及无数革命先烈,都是把祖国的荣誉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重于一切的人。他们虽死犹荣,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新华社武汉10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