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品收获教学——《峨眉道上》反思

老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上周我带领孩子们学习了《峨眉道上》一课,从孩子们的习作中,言语交谈中得知,这一课的教学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还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许多做人之理。读着孩子们在日记本上的涓涓细语,看着孩子们涨红着小脸滔滔不绝,我的心中也比喝了蜜还甜。这对我来说,对教师而言,就是工作中最大的收获。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在游峨眉山途中的见闻和由此引起的感想,赞美了峨眉山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教育我们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课文先写峨眉山的路又窄又陡,为后文写铺路之难做了铺垫;接着写“我”在途中和一位背石头的人的谈话,从中了解到铺路人的工作;最后抒发“我”的感想,赞美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具体叙述之后直接抒发感想,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读懂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历经艰险铺路的,认识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后一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了解峨眉山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和他们的劳动的思想感情。

  全班49位同学,经过调查,无一人经历过爬山之旅,初读课文,他们的感受仅仅停留在完成任务式阅读。而理解山之险,路之难,铺路之艰辛又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经过一番揣摩,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程序:

  第一步,趣画峨眉山。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据内容画出峨眉山简图,并请三位同学板演。待三副作品完成,下边同学已议论纷纷。我便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寻找自己不同意见的依据,于是文中重点语句被同学们挖掘,分析得让我眉开眼笑,何乐不为,原来“教”可以如此轻松。第二步,畅谈峨眉山铺路人。我先让同学们读相关内容,猜猜我要提什么问题,质疑过后,我抛出一个问题:当你目睹,了解了铺路人的生活后,你心中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因铺路人生活艰辛而觉得苦,有的说能结识这样不怕苦的勇敢者而甜,有的说祖国科学技术落后,不能及时解决石块上山之难而辣。有的说想到自己的懒惰心里觉得酸……见此良机,我引导学生进入第三步:争当峨眉小卫士。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担任这样的小卫士?你当上之后,会怎样做以履行自己的职责?从同学们的交流中,铺路人的精神已闪现在小卫士的身上,我还发现“愧疚”一词竟被他们灵活运用于表达中,文中难点“我为什么感到愧疚?”也便迎刃而解。一节课,孩子们是小脸涨得通红,小手举得老高,我也不忍下课,只好进入第四环节:再话当今峨眉精神。我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心中的铺路人》,出乎意料的是,平日里语言贫乏的同学竟也写出了一两页的文字,细细品来,还别有一番情趣呢!(例略)

  教无定法,学无定规。弯一弯腰,携起孩子的手,走进孩子的心灵来组织教学,将是成功教育快乐而轻松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