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实录


  生:看似自由的小鸟,也只不过在房间活动,它压根就不知道窗外的世界有多么宽广多么美妙,这种自由又是多么的可怜。当它身体钻不出笼子的时候,也便失去了身体的自由。由此,我们了解到,大鸟呼唤的就是,一句话:孩子啊,我们大鸟的今天就是你小鸟的明天。(热烈掌声)
  师:其实,你们说的这些,不就是大鸟发自心灵的呼唤吗?
  生:其实它们呼唤的就是让它们回到自己的家,而不是这里的笼子。
  师:让我们先听听千百年来笼中鸟的呼唤吧。
  (提供关在笼中鸟的话外音,出示白居易的《看嵩洛有感》、司马光的《放鹦鹉》、欧阳修的《画眉鸟》),学生朗读)
  师:这诗中的“笼中”,“笼樊”,“金笼”,再精致华美、精心装扮的笼子,也挡不住它们的呼唤。它们呼唤,离开这笼子回到哪里?
  生:回到密林深处,回到它们自己真正的家。
  师:回到课文第一句。作者以为这笼子就是鸟儿的巢,在鸟的眼里,笼子和巢、家一样吗?它们的巢应该在哪里?(播放象形字“巢”的演变过程)
  生:它们呼唤的,是要离开这些笼子回到森林,到属于它们自己的树上的巢。那才是它们真正的家。
  师:是啊,方寸之地,何谈信赖!这渴望获得生命尊重的鸟,即便死,也不愿被笼子囚禁,这笼子也许就像它们的牢笼,说不定就是自己的坟墓呢!(给“笼”字加上方框)
  (师生探讨大珍珠鸟和小珍珠鸟理解的信赖的不同,认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作者笔尖端流泻下“一时”而不是“一生”的感受,如果作者真正喜欢珍珠鸟就应该放飞它们,让它们自由飞翔)
  师:如果说,刚才我们理解小鸟的“信赖,就给它……”那么,此时这个“给”应该换成什么?
  生:还!(改课件:“信赖,就还它……”)
  师:这一字之差境界是多么不同!请用这样的句式再次呼唤出大鸟们心中的信赖。
  生:信赖,就还它本来应有的尊重。
  生:人和鸟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要建立信赖的关系,那么信赖,就还它平等的权利。
  生:信赖,就还它本来的鸟性。(掌声)
  生:……
  师:谢谢你们发出的这样多的感慨。一个“还”字的不同,意义就不同。也许,你们理解和感受这么多信赖的内涵,才是大鸟眼里的信赖。

                      思考人与鸟类的信赖

  师:谢谢你们给大家的启发。原来,信赖的美好境界应该是相互的,平等的。这样才能得到两者的真正平衡。精神心灵才会相通,相属。彼此有一份强烈的安全感。就好比我们信赖一个朋友时,因为我们知道它是可靠的,真实的,不需要作出什么来的一样。
  生:所以我要说,人,不能按人的意志安排自然界的一切生灵,不能以人的幸福为标准判断一切。这样的信赖不是真正的信赖。
  师:那,我们就按照我们理解的信赖,改编改编教材。如你们所说,放飞它们,还有必要用心装扮笼子吗?
  生:我们就把课文可以改写成——“我不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鸟儿们依然会把笼子当作第二个家,从中传出的笛儿般的声音依然轻松自在。”
  师:更重要的是,笼子的门是开着的,想飞出笼子就飞出,想飞回笼子就飞回笼子。甚至连笼子都不用设置,整个屋子就是小鸟的家。(擦掉“笼”字)
  师:真正的信赖,‘我”还有必要“决不……、不管……、不动声色”吗?
  生:我们就可以把课文改写成——“假如我大动声色,掀开叶片往里看,管它,小家伙也不会。”学生答出“大惊小怪”、“难过”“害怕”……)
  师:真正的信赖——小家伙白天,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大鸟还会生气地叫吗?夜色入暮小家伙还在和我玩耍,大鸟还会再三呼唤吗?(改课件)
  生:我们就可以把课文改写成——“白天,小家伙不仅在我的肩头睡觉,哪怕在我的手掌上翻跟头,大鸟也不会生气的叫了,夜晚,假使小家伙贪玩一些,大珍珠鸟也不会再三呼唤小家伙赶紧回去了。”
  师:是啊,真正的信赖非得等把窗户关久了,才打开吗?
  生:不用。可以改写成——“不用多久,它最多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就飞出去了……”
  师:“小家伙”想飞出窗外就飞出窗外,还可以再回来,依然趴在我的肩头做梦,我们打开的不仅仅是窗户,而是心灵的窗户。下面,就请大胆想象,因信赖创造的这种美好的境界。(学生听音乐,创作。六七分钟后学生发言。)
  生:我打开鸟笼,让它们出去透透气,可是它们一去不复返,就连小家伙也一去不复返了。鸟儿们感受大自然的呼唤,蓝天是鸟儿飞翔的家,草原是鸟儿生活的家,那树上的巢啊,是鸟儿休息的家。自由就是它们的家。
  师:是啊,在人的世界中,我们倡导以人为本,在鸟的世界里,如果我们还说“以人为本”,也就失去了信赖最基本的平等与平衡。如果你是作者你放不放?如果你是珍珠鸟,你飞不飞?
  生:如果我是作者,我会放了他,因为我想给他自由。
  生:我也会放。
  师:老师想问你若是鸟,你飞不飞?
  师:那你宁肯失去蓝天,丢掉你翅膀的飞翔?
  生:我不会飞,因为这里很好,作者对我很照顾。
  生:我也不飞,因为我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如果我们飞走了,是自由了,可是面临的危险太多,不是又要它承受不自由吗?要自由,代价也是无价的。晚了,一切都晚了,要是回到从前,人没有这么多,没有这么坏,也许就好了。
  后面的学生都在说不会飞……
  师:看来大家都习惯了这舒适的生活,忘记了自己曾经飞翔的天空!作者放还是不放?鸟走还是不走?这的确是个两难问题。这也不是放与不放,走与不走这么轻松和简单。一句话,我们人类不只是地球的唯一,该怎样和众生彼此信赖,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和经营这个世界?明白这个问题的沉重与迫切,引发同学们更多的思考,也许才是我们走出教室后的真正收获。(下课)

  板书:
              珍珠鸟
              真好!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中“笼”有几个变化:先写出,再加框笼,然后擦掉。)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开拓者。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样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实、本色。语文教学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成长。而一堂理想的语文课,不仅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窦老师的课堂,激情洋溢,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在这种激情的背后,还蕴涵着巨大的理性力量,她引发了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关系以及对”信赖”主题的思考。《珍珠鸟》这一课教学充分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语文教师的形象:深厚的语言功夫、精湛的挖掘教材、扩展教材的能力。教学伊始,窦老师以“珍珠鸟是种怕人的鸟、怎么会变得不怕人?”这一线索,引导学生寻找文中人鸟关系的变化及原因,由此自然而然地领悟“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文章主旨。随后,窦老师跳出文本,引用了“虽知主恩重,何日肯重来。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谁闻笼中鸟,飞去肯飞还。”等古诗名句,通过点拨、引导,将学生建构的关于信赖的话题进行了解构,由此挖掘出文中所谓的信赖其实是狭隘的,真正的信赖是还给鸟儿自由。紧接着,窦老师又启发学生想象:假如“我”给了珍珠鸟真正的信赖,珍珠鸟就会得到真正的自由吗?由此,引发了学生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等关系以及对”信赖”大境界的思考。
  实现了对文本的“突破,突破,再突破。”
  ……
  此次她还带来了自己对“主题教学”以及学校管理方面的最新的思考与感悟。她指出,“主题教学”是以“立人”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精神共同成长为目标,以一个个母题为线索,整合各种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以“积累、感悟、体验”为形式的一种开放而活泼的母语学习课程方式。她还指出,作为教师,要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文化积淀为人格,敢于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具有问题探究意识和审视眼光,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体表现为:
  真正的“思”还源于教师在哲学层次上对课文的理解。从文本理解目的的角度分类,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探索角度。一是站在作者立场,复原或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尽管绝对的复原不可能,但如能够根据文本背景及内容,追求尽量复原或辨证复原作者的意思,则能够剥茧抽丝、取其精华。二是站在读者立场,这里理解的关键是读者能读出什么,而不是回到作者最初的意思里,此时你就会发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三是站在教学目的立场,从目的出发,读此文为何,作为语文课教学,关键就是学习诗意的表达,至于意义,则为目的服务。
 
  [2006-12-26]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