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
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交流感受。
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齐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4)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 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阅兵式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课堂实录
师:先请同学们看张老师写课题,注意这个“典”是个生字。板书“开国大典”。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
生:典礼。
师:“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
生:隆重。
生:盛大。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这两个字,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
师: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课文记述了哪些场面?
生:开始举行典礼的时候是群众从大老远赶来了。
师:她是用一句话来概括的,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群众进场。(板书“群众进场”)
生:开国大典非常盛大,人非常多。
生:我还看见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看到升国旗,奏国歌。
师:这都是典礼仪式的场面,(板书“典礼仪式”)典礼仪式之后呢?
生:阅读式和游行
师:真好,你一口气说出了两个场面。(板书“阅兵式”、“群众游行”)
师:同学们通过浏览课文,对开国大典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课文就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这4个盛大隆重的场面。可是要想真正地走进开国大典,就必须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之中,走进参加典礼的人群之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读?你勾画了哪些句子。
生:我勾画了第五段。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师:张老师听到了掌声,就在这部分课文中还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掌声,谁来读?
生: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师:此时的天安门广场就是一个欢乐的海洋。
生: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师: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生:热烈的气氛。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你们紧紧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感受到了气氛的热烈庄严。可究竟是什么激动着人们的心,使他们热情洋溢,激情澎湃呢?就让我们依顺序品读交流这些描写群众反应的语句,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
师:谁先来读第五自然段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生: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如果只请你读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怎么读?
生: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还有吗?
生: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师:我听到了掌声,还看到了目光。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喜悦。
生:三十万人都很喜爱自己的领袖。
师:换一个词:热爱。三十万人动作一样,有人指挥吗?
生:没有。
师:这就叫“不约——
生:而同”。
师: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指名读)
师:想读的同学一齐读!(生齐读)
师: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生:第七段: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出示: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生:这三十万人非常激动,行动都是一样的,一起欢呼和欢跃。
生:他们此时的心情非常激动,盼望许久,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师: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一定能读好。谁来读?(指名读)真能看出来你很激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中国是很广的。
师:没错,这声音传得多远呀,传到了祖国的各个角落。谁再读?通过朗读把声音传远一点。(指名读)
师: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男女生合作读)
师:听到同学们的朗读,张老师也想读,听张老师读。(师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听出不同了吗?
生:书上是“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你读成了“它”。
师:哪一句更好?
生:不用重复了。
师:你认为张老师的好。
生:我认为书上的好,如果不重复,感受不到这样的威严。
生:我觉得采用排比,气氛更强烈。
师:张老师纠正一下,这是用的反复,可不是排比,但你的感觉真准。一齐读,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生齐读。)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生:指的是人民群众的欢呼。
师: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生: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师:正是这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再读读这宣告。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师:你读得很认真,可是老师感觉你的朗读里还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当我们理解了第六自然段的三四两句时,一定会对这声宣告有更深的理解。谁来读?
生: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师:(放CAI。)激情讲解: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换来的,多少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这是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这是宁死也要保住党的机密的小雨来;这是顶天立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这是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董存瑞,他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新中国,前进!”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才迎来了新中国在今天的成立。这声宣告怎能不激动人们的心?谁再来读这句宣告?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师:这庄严的宣告……
生:(接读)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下一篇:《鞋匠的儿子》相关知识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