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豆》教学札记
《剥豆》一课是毕淑敏的一篇记事散文。写的是一次剥豆子的过程中,她的儿子向她发起的挑战,以及最后挑战失败的整个过程。表达了要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困难与挫折的思想感情。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易于理解。只是生字词较多。
这堂课总的来说,上的要比上一节好上许多。对多媒体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操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开堂之前,让学生提前来到多媒体教室进行早读,并且较有秩序地安排了学生的座位。避免了上次教学中所出现的学生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有效地营造了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更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一、开堂导言部分
开堂导言部分较为成功。以板檫做“惊堂木”,猛力一拍讲桌。使学生注意力转向教师,没有从晨读中回过神来的学生也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注意力。然后接入导言:“‘话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生活中也有许多成功与失败。就像有阳光就会有阴影一样。那么该如何面对这些成败得失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场惊心动魄的……剥豆子!大赛!”衔接自然,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及时地板书了课题。避免了上次教学过程中忽略板书的缺点。以上的成功使下面“破题导入”部分变得异常轻松。随意点了三名学生。提的问题都很不错。但是之后却没有安排解决问题!少讲了一环,使整个教学过程出现暇丝。教案虽然备得比较到位,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因为对自己写的教案不够熟悉,丢三落四,缺失了教学环节!这是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检查预习部分
对生字的讲解还算到位。尤其重点讲解了“凸”字的笔画数及笔顺。但是,却没有讲二类词的理解,就急急地进入了整体感知部分!还是少讲一环!整堂课共缺失两个环节的教学步骤。实在让人痛心啊!幸好学生课下预习情况较好,才没有使之成为下面教学过程中的绊脚石。由此可见,这堂课我一开始还是紧张的毛病。
经验教训:
1、缺失教学环节。
2、紧张。
3、教学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偶尔说说“评书”还是能得到指导老师允许的。
三、初读课文
吸取了上次的教学经验,让学生齐读要求。快速阅读课文,并用横线画出母亲比赛时的心理活动。这一点有一个重大失误。就是教学步骤安排不合理。读完之后,如果紧接着讲解本文重点部分——母亲比赛时的心理活动。则能使教学过程显得更为紧凑。这个失误造成的影响使本课对母亲的讲解不连贯。学生读完课文,画出母亲心理活动之后,教师并没有紧接着顺着学生的思路讲母亲剥豆的心理活动,而是从故事的开头讲起,先讲了儿子,然后又导入母亲。最后又转回了儿子。一方面造成了显得后面的讲解课文与这里的初读课文出现断层。并且儿子部分也由于被断成几截而感觉尽管该讲的知识点与要点都讲到了,但还是没有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我自己也感觉对“儿子”的讲解似乎差点“火候”。书接上文,就是在这个地方少上一个“读完课文,解决了哪些已提问题”的教学环节。又急急进入了分析课文部分。
四、分析文章
分析文章部分,我从文章开头,儿子部分入手。先引用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引出公平性。让学生回答这场比赛是否公平。学生齐答,不公平。又让学生掉回头找不公平在哪里。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场对儿子极不公平的比赛,正是儿子自己发起的。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你觉得儿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这种教学设计,我的原本意图是开堂设疑,使学生对文章存有疑虑,激发兴趣,也给学生一个完善自己思考的时间。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不仅影响了对重点部分的讲解,而且影响了对儿子的集中讲解,造成效果不彰。这是个教训。
讲完赛前,使用用过渡语“‘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看看母亲这边。那真可说是形势一片大好。那么,母亲有没有一鼓作气,拿下这送到嘴边的胜利呢?读一读,把比赛中,写母亲剥豆速度的词圈出来。”继续评书风格,过渡自然,使课堂富有趣味性。讲解母亲比赛时的心理变化,是本课的重点部分。这里也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学生齐读。这里显示出了对多媒体的运用有点死板,也可以使用点读,或者教师阅读要求即可。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讲解心理变化,我先从动作变化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找出动作变化的词,一一出示。教学效果明显。
然后再由动作的变化,质疑提问母亲的心理,让学生找出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然后出示幻灯片,练一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母亲此时的状态。总结时,使用“剥豆时我______,是因为_______。”的句式。使学生在朗读前,先通过自己的总结,体会母亲的心理变化及情绪变化,为后面的朗读做好铺垫。但是在此之后,有一个错误的地方,就是由教师点出了从中包含的母爱。显得有点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违反了新课标的精神。正确的做法应是:从母亲这种“瞻前顾后”的心理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通过总结式训练,学生应该能很轻松地回答出答案,如果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回答出其他意想不到却又合乎情理的答案,成为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也未为可知。所以,此处根本不需要老师直接点出。这里还是新课标精神领会得不够深入。才会习惯性地有此安排。以后要多加注意。
然后再次出示母亲心理活动的四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前面的铺垫起到了预想的效果。学生一开始就摆脱了“平白直念”的状态。然后教师评价小结,再次指出母亲那种“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揣在怀里怕压着,吃得多了怕撑着,吃得少了怕饿着,吃得不多不少又怕是不是闯了祸才特意表现这么好来着。”的瞻前顾后的心理状态及其蕴涵的深沉的爱。然后再作提升,指出阅读时还应注意跟着母亲时快时慢的节奏去读。再点一名学生来读。最后男女分读。男生读快、紧的部分。女生读慢、缓的部分。教学效果较好,成为了本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然后我又过渡回了儿子这边,“母亲这里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里暗涛汹涌。那么儿子这边比赛时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找一找。比赛结束时了呢?学生能够迅速找出来。但总体感觉节奏较快,显得有些仓促,最后“书接上文”此时又让学生回到那个,“你觉得儿子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的问题。本来的教学意图是与前面呼应,但结果却不如预想中的好。以后一定牢记这个惨痛地教训。
然后阅读最后的主旨段落。读了两遍,却重点不够突出。应点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两句话。
主要的经验教训:
1、教学步骤安排不合理。导致本堂课的讲解有些散乱。应顺着学生思维。集中力量先跳过前面,直接讲解课文重点部分。
2、还是放得不够开。讲得过死。新课标的学生主体性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教师讲得过多。
3、教师评价小结很重要。
4、课堂的趣味性主要在于教师课堂语言的丰富多样,而不在课件的图片制作上。
5、有些地方还是点得不够到位。课堂语言的准确性上有待加强。
五、拓展延伸
说一说,结合自身体验,谈谈胜利与失败对你各有什么价值。这里学生发言较好。但是教师却没有给予及时的评价小结,是一个损失。应在第一个学生回答完之后,总结道,总结的很好,要是能结合你自己的一些具体经历就更好了。指导完之后,再点下一名同学。教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2008-04-14]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下一篇:《圆明园的毁灭》相关知识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