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泉村〉(四章)》词句教学


  《百泉村》是篇清新的散文,读之有如干渴之际清泉灌口。文章分山、泉、小小山村、家四章来传递作者对小小山村的喜爱。在这个有山有水的山村中,人们的生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就像一幅和谐的图画。文中词句精美,很有特色。
  课堂上,我用关键词“山环水绕”这把梭把词句的精美图案编织在一起。授课后,感谢老师们精彩地点拨指导,深受启发。因而,对自己教程中重点词句的引领环节特作修改。

  一、嚼传神动词
  语例1:我们小小的山村,像一颗珍珠,别在大山的衣襟上。
  (1)读读,你喜欢哪些词?
  (2)感受“珍珠”的比喻之美。
  (3)体会“衣襟”的拟人之美。
  (4)做“别”的动作,感悟“别”的动态之美。
  (5)整体品悟“珍珠”“别在”“大山的衣襟”上的映衬之美。
  (6)指名读。
  (7)好的语句当堂积累,试背。
  (8)指名背。
  (9)齐背。
  (“别”是个人为动词,句中的珍珠、衣襟因它而灵动。重现学生熟悉的动作后感悟,使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理解变得形象。)
  语例2:家家户户像贴在半山腰上,一层房子一层楼。那儿,牛羊在山上散步,清泉在檐下流淌。
  (1)轻轻读一读,喜欢句中的哪些词。
  (2)“贴”的感悟:
  ①学生谈初步体会。
  ②师生情境演示:如果你就是大山,请张开怀抱,这只手就是人家,它贴在大山的怀抱里,就像___________。(孩子贴在母亲的怀里)
  ③这一贴,贴出了家家户户与大山的亲情,贴出了温馨。还贴出了___________。(山的高大、陡)
  (3)“散步”的体会。(悠闲)
  (4)一、二两组读前一句,三、四两组读后一句。
  (本文似一幅生机盎然的泼墨山水,人和自然浑然一体。在情境演示中品悟动词“贴”,体会温馨、和谐,以“点”辐射“面”,为深化人和自然的和谐主题埋下伏笔。)

  二、品韵味叠词
  语例1:这儿山崖的石缝里,有涓涓的细流;山脚的深潭里,有暖暖的泉水;泉边,即使是在冬天,也长着青青的小草。
  (1)读句,你闪亮的眼睛发现了什么?
  (2)看到“涓涓”,你仿佛看到___________的小溪流。(细水慢流)
  (3)齐读涓涓的、暖暖的、青青的,谈读后感受。(有韵律之美)
  (3)你看见这涓涓细流了吗?你触到这暖暖泉水了吗?教师引读这段话:这儿山崖的石缝里,有();山脚的深潭里,有();泉边,即使是在冬天,也长着( )。
  (在“涓涓”一词描摹事物性状的理性认识基础上,再朗读,直观感性地感受韵律之美,深入浅出。通过教师引读,重奏优美旋律。)
  语例2:它离地面只有一尺深,灿然如一块明镜。泉边铺着一圈石头,脚常踩的地方,磨得光光的;水常浸的地方,长着厚厚的青苔。
  (1)这儿也有个很有意思的叠词“光光的”,我们仿佛看到爷爷曾在泉边的石头上___________;爷爷一次又一次地干着这些活,次数多了,第一组同学读第二句。
  (2)妈妈曾在这儿___________;母亲年复一年地忙着,时间久了,第二组同学读第二句。
  (3)我又在此___________。
  ①文中告诉我们我在(照影儿、喊几声),请女同学读“我总喜欢……嘤嘤嗡嗡的。”这段话。
  ②这儿告诉我们泉水是___________。(清清亮亮)上段话也讲到泉的清亮,指名说。(灿然如一块明镜)
  ③清亮得像镜子,难怪能照出影来,男同学读“它离地面……明镜”。
  ④我总喜欢照影儿、喊几声,请第三组的同学读第二句。
  (4)我还在这儿___________,引读“我还用爷爷用树杈削成的一根拐棒儿……空谷传音。”我一天不知要汲水几次,难怪那一圈石头会被磨得光光的,请第四组的同学读第二句。
  (5)我们祖孙三代都爱这清清亮亮的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一起读这段话。
  (若涓涓的读起来有韵味,那“光光的”就是生活场景在学生脑海中的影映有韵味,多方位地品味,多层面地品读,“光光的”留给孩子的是多维的解读。)

  三、汲滋养语句
  语例1:南山像一把怒刺云霄的剑,北山像猴儿捧着蜜桃,东山像两座驼峰,西山像雄鹰展翅。
  (1)指名说说喜欢的理由。
  (2)我们再仔细地看看,谁来说说“怒刺云霄的剑”?(从“云霄”体会到山高,“剑”说明山陡)指名谈体会并读读“南山”部分。
  (3)猴儿捧桃的呢?(活泼可爱的)指名谈并读“北山”。
  (4)谁来读读“两座驼峰的”。
  (5)雄鹰展翅的又是怎样的?(雄健)指名谈体会并读“西山”。
  (6)在作者笔下,山都有了灵性,因为作者抓住了山的“神”。
  (7)请深入地听听,这些词又抓住了山的什么:剑、猴儿、驼峰、雄鹰。(形)
  (8)请读读“形神兼备”的山。
  (9)再深入地想想,这两组词又分别写了山的什么:剑、驼峰(静)和捧着、展翅(动)。
  (10)请读读“动静结合”的山。
  (11)简洁的比喻中有玄机,四小组读读动静结合、形神兼备的山。
  (纵看四山有“神”,横看四山“有形、有静、有动”,这就是此段比喻的精妙之处。给比喻中的词分类,比照,学生的掌握不再是直白的比喻,而是此修辞的精到。)
  语例2:山涧里流着小溪。当春天来到的时候,桃花瓣儿、杏花瓣儿会随风飘洒在水面上,让小溪流带着它们,像载着一只只小船,漂到山外去。
  (1)师有感情地范读。
  (2)你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
  (3)你仿佛闻到了___________。
  (4)你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
  (5)一起读读这令人联想翩翩的小溪流。
  (6)说话小练:小溪流向山外述说着___________。
  (7)小溪流要倾诉的话太多,同桌互说。
  (8)把千言万语化作有感情地朗读,再次齐读这段话。
  (调集人体通感——视觉、嗅觉、听觉,张开想象的希翼,展开说话小练,让学生善于综合语言、运用语言。)

  课堂反思:
  扎扎实实地抓语言文字训练,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个性化朗读,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微薄所得。教学《百泉村》后,并没有预期的舒畅感,总觉得不尽人意。综合老师们的建议,原因有:1、教师语言不够简练,启发性不够。2、有些词句可以深究,体会可以更深入。其实,课后还有收获令我珍惜:首先,老师们知无不谈,真诚的讲评让我以后的教学长了一智。其次,像方老师,对一些词句反复推敲,严谨地求实,为我上了一课。
  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课堂教学虽是不完美的艺术,但我会像所有老师一样为“完美”而追求——愿掬《百泉村》的一口清泉,换一袭课堂实践的酣畅。
 
  [2010-02-25]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