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
   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切入主体,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表达方法的归纳与应用。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感情铺陈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我,我为什么有吸引力啊?
  生:老师您戴眼镜显得知识渊博。
  生:您幽默风趣。
  师:是啊,幽默是人非常好的特质,它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生:英俊潇洒。
  生:仪表堂堂。
  师:好了,同学们,谁能用关联词把这些词组成一句话?
  生:老师不但英俊潇洒,而且风趣幽默。(生纷纷举手。)
  师:看来同学们描述老师意犹未尽啊。来,看看你们该怎样描述一下它呢?(师出示月夜的课件。)
  师: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
  生:我看见深蓝的天空上有雾蒙蒙的云,在云层之间,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它发出的亮光,从云层之间穿出来,照在大地上。
  生:在寂静的月空中,人们看见月亮,觉得内心很温暖。
  师:在这美丽的夜空之下,仰望这轮明月,你会想到什么?
  生:我会想到团圆。
  生:我会想到自己在远方的亲人,因为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人的房子上,会想家。
  师:如果身处异乡的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怎样去做呢?
  生:会饮酒赋诗。
  师:哦,那谁能用学过的古诗,描述一下此情此景?
  生:《静夜思》,李白。(生背诵。)
  师:这首诗表现了一种什么感情?
  生:思乡情。
  师:李白是借助什么来反映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
  生:明月。(齐答。)
  师:借一种景物而表达一种思想感情,这种表现手法是——
  生:借景抒情。
  师:《静夜思》表达的都是思乡情,所以他们都是古诗中的一种——思乡诗。好,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板书课题。)
  二、设疑诵读,切入主体
  1.解题入诗。
  师:同学们,请读诗题——
  生:(齐读)秋思。
  师:你们都懂诗题了吗?
  生:是秋天的思念。
  师:同学们,“思”是思念家乡,“秋”是秋天,秋季或秋景。谁能把文题的意思再给大家说一说?
  生:作者在秋天的景色中思念自己的家乡。
  2.初读设疑。
  师:哦,诗人是借着秋天的景色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对吗?(在“秋”之前画一个大大的问号。)作者是借着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吗?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自由读诗。在读诗之前,要听清老师的要求,一定要吐字清晰,字音正确,读通句子,注意停顿。(生自由读诗,师巡视,提醒学生出声朗读,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师:随着声音的减弱,看来大家都准备好了,谁能给我们展示一下?(生读诗。)
  师:你先别坐下。诗中有一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你注意了吗?
  生:注意了。“意万重”要念成“chónɡ”,不能念成“zhònɡ”。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一些古诗,也出现过这个字,读作“zhònɡ”,那是在哪首古诗中呢?(生思考。)
  师: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最后两句。谁想到了?
  生:晓看红湿处,花重(zhònɡ)锦官城。
  师:非常好!“晓看红湿处,花重(zhònɡ)锦官城”。读“zhònɡ”表示的是“堆积,垒压,代表一种分量”,而“chónɡ”则表示“再、很多”,听懂了吗?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读的是古诗啊,古诗在朗读的时候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讲究节奏,这种节奏就是古诗所特有的“美”——韵律美!
  师:(出示画有节奏的古诗。)谁再能给大家读一下,要注意节奏啊。(生纷纷举手,朗读。)
  3.切入主体。
  师:大家读得这么好,可千万别忘了老师提的问题啊,诗人是借秋天的景色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吗?
  生:是!因为作者看见了秋风,就思念自己的家乡了。
  师:哦,这是你的想法。作者是“见秋风”,而表达了“思乡情”。(板书:见秋风、思乡情。)也就是说,这个问号可以擦掉了吧。
  生:可以。
  师:可以吗?同学们,我们再好好读诗,看看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思念都寄托在什么之上呢?(生默读。)
  生:我觉得不是!从全诗来看,诗人并不是借助秋天的景色来思乡的,应该是借助家书。
  师:(板书:作家书。)作者借家书抒发——
  生:思乡情。
  师:作者不是借秋天的景色,而是把对家乡的思念都寄托在家书之中。大家来看,作者写家书,这是一件——
  生:事。
  师:用事来抒发一种情,这种写作手法应该叫做什么呢?
  生:借事抒情。
  师:我们也可以称为——叙事抒情。
  三、理清脉络,感知全文
  师:万事皆有因啊。是什么引发了作者想要写这封家书呢?
  生:可能是作者太想自己的家人了。
  师:那想家人,思家乡,总有个由头与原因啊。
  生:我觉得可能是凄凉的秋风勾起了作者的思乡情。
  师:用诗中的3个字——
  生:见秋风。
  师:那老师就有疑问了,风本无形,他在那里怎么能看见呢?为什么看见秋风,就想写家书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再细细读诗,思考老师的问题。
  生:我想作者应该是感到了凄凉。
  师:他看到了什么景物,使他有了这种感觉?
  生:我觉得他可能看见了秋天的落叶。秋天的树叶从大树上飘落下来,就像诗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师:他把树看成了什么?
  生:自己的家乡。
  师:而树叶呢?
  生:诗人自己。
  生:落叶归根,树叶飘落下来,化作养料来滋润树根。
  师:树叶尚能滋育自己的树根,而我呢,只能在外漂泊啊。大家仔细看图,哪个人是诗人呢?
  生:穿蓝衣服,年纪大的那个。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猜猜诗人有多大年纪了?
  生:五十多岁。
  师:是啊,他的背已经驼了。知道诗人在外漂泊多少年了吗?(生迷惑地摇头。)
  师: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大家想一想,那时,诗人伫立在街头,看见漫天飞舞的黄叶,他的内心会怎样?你能用一个词来表现诗人的心情吗?
  生:他的内心很孤单。
  生:寂寞。
  师:这么多的愁苦,他该向谁倾诉?
  生:家人。
  师:该用什么方式呢?
  生:写信。
  师:现在,你们是否理解他看见秋风想写家书之意了呢?
  生:理解了。
  师:同学们,写家书是为了表达思乡情,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来读诗,找一找有哪些词更能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四、深化体会,品读悟情
  (生思考,默读,并圈画。师巡视,了解学生理解的程度后生汇报。)
  生:我找到的是“意万重”。
  师:你能说说“意万重”是什么意思吗?
  生:“意万重”表示的是对家里人想说的意思很多。
  师:那你能读一下这一句吗?
  生:欲作家书意万重。(读得较为平淡。)
  师:谁还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是你该怎样读?
  生:我认为应该重读“欲作家书”,因为诗人对家乡思念很深,很沉重,所以应该重读。
  师:还有吗?
  生:老师,我认为应该重读“家”字,因为这样才能体现作者对家的思念。另外,我觉得“意万重”还有对家乡的情很重的意思。
  师:听老师来读“欲作家书意万重”。(重读了“意万重”。)老师这样读与这两位同学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老师重读了“意”和“万”字,因为他想在家书里面说的话太多了,想跟家里人去说。
  生:老师强调了这3个字,更能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师:正如你们所说,意万重,万重意,他会在书中写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在这封家书中写哪些意呢?
  生:假如我就是诗人,我就会问家人还好吗?
  师:要问候一下白发苍苍的老母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
  生:还会问候一下家里是不是还好。
  师:嗯,因为他离开家已经很长时间了。他走的时候家里怎样?
  生:家里很贫困。
  师:而现在呢?“春风是否又绿江南岸,明月到底何时照我还”啊!还会写些什么?
  生:他会对家人说,这么多年在外漂泊,他已经感到很疲惫了。
  师:那么也就是说,他要将自己的愁苦对家人倾诉?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不会将自己的愁苦告诉家人,那样的话,家人会为他担心的!
  师:那他会写些什么?
  生:他会写一些开心的事,过些日子会把他们接过来,也会给他们寄去一些银子。
  师:好了,同学们,这么多的意,“万重意”,你能读出来吗?来,咱们齐读前两句。(生齐读。)
  师: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诗人当时是在洛阳城,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啊,那么第一句该怎样读呢?和第二句相比是不是应有所变化呢?
  来,用你的朗读告诉给大家。
  生: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感情有了变化。)
  生:(再读。)第一句低沉,第二句强调“意万重”。
  师:好,还有哪些词?
  生:还有“说不尽”。
  师:“说不尽”,说不尽的是什么?
  生:说不尽的是对家乡想说的话。
  师:用上一句的3个字,那就是——
  生:意万重。
  师:因为——所以——
  生:因为意万重,所以说不尽。
  师:谁能用“之所以——是因为——”再说一下吗?
  生:之所以说不尽,是因为意万重。
  师:非常好!还有哪些词?
  生:还有“又开封”。
  师:大家看黑板。“封”什么意思?
上一篇:《泊船瓜洲》诗文     下一篇:《秋思》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