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材理解
这是小语教材中唯一一篇小小说。
小语界不太主张提文体。原因是什么不很清楚,可能跟以下两点有关。一是小语课文被编辑修改尺度较大,长文变成了几百字的短文,失去了原文文体特征,成了四不像的教材体;另一个是认为小孩子年龄下,文体知识比较深奥,没有必要让孩子知道。
其实这两点都不是站得住脚的理由。先说很多发达国家的课文都不短,如日本语文课文,美国的课文(甚至多数情况是读一本书而不是一篇文)。好像也没见人家语文素养多差。再者,孩子在课本以外读到的都是文体鲜明的文章或书,也没见孩子读不下去,更多孩子反而喜读课外书,不愿读教材。
这篇小小说虽也删节,但毕竟小小说的文体特征还算鲜明,因此可以拿来做个不错的小小说这文体的学习。
老师们教学这篇课文,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者认为这是进行爱党教育的好范本,一者认为这是一篇虚假造作的伪文本。很少有第三种声音:关注文体,探究小小说奥秘。
是的,这确实不是一个爱党教育的好范本,因为文章有很多不能自圆其说的漏洞。
漏洞一: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以上这段文字无法解释:
1.村子里的人房屋分散四处、年龄有老有幼、惊醒有早有迟、腿脚有快有慢,怎么会在几乎同时一起挤在北面的木桥前?
2.就算是到了南面再折回来,腿快、年轻的应该早就过桥了,怎么开始是一百多号人到排队还是一百多号人?难道到了桥前大家就停下不走了?
3.即便前面事实如此,一百多号人同时到了桥边,我们知道就这么点人通过一座桥应该是很快的,文章只说“乱哄哄的人们”,可也没说大家乱成一团争先恐后,如果排队没节约多少时间,排队的理由是什么?
4.一百多号人的小村庄党员的数量应该是很少的,所以作者不能写党员人数,党员数量很少的话排在队伍中再回到队伍尾,又是一番时间成本,党员排后面的理由是什么?
修改建议:“一百多号人”换成“一千多号人”。
漏洞二: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号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1.这里老汉喊话是“沙哑地”,但前面说老汉“他不说话”,作者本意是突出老汉喊哑了嗓子,很辛劳,但前后显然矛盾。
2.退党不是一个支部书记说退就退的,真要退党也要符合组织程序。
漏洞三: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谁看见了最后的这一幕?
有漏洞只能说这不是篇好文章,但不能就此排斥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自有其语文价值。如:
1.小小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此为第一次出现。认识小小说这一特殊文体。
2.全文605个字,27个段落表达,句子短促,换行密集,小学课文仅此一篇,表达形式上的用意可以作探究。
3.初步认识小小说的特点,尤其是转折点和结尾的技巧。
4.感受什么是好的小小说。
前两个价值是老师们善于教的,后两个价值是老师们一般不太会注意的地方。这里说说对后两个价值教学的一点构想。
关于第3个价值,可以请学生说说,如果这篇小小说去掉哪个部分就失去绝大部分的魅力。(学生会找到最后的结尾)得出一个结论:小小说因为篇幅短,几眼就可以从头看到尾,因此要把最有震撼力、最出乎读者意料的部分放在结尾,让读者在阅读将要结束的时候留下最强烈的刺激。接着问:除了结尾,还有哪里,如果去掉了,这篇小小说将失去一部分魅力。学生讨论后也会知道,是老汉揪出儿子那个情节。得出结论:这是小小说的腰,腰没了,小小说就“断气”了。
第4个价值。教师可以出示一篇较为经典的小小说,让学生比较。如出示台湾陈启佑的
《永远的蝴蝶》:
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滑落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象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生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朝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让学生轻轻读,读后也可找找有没有最重要的尾,次重要的腰,进一步验证小小说写作的一般套路。后面就是比较了。可以问学生:1.这两篇小小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2.如果是一个美国小学生读这两篇小小说,她可能喜欢哪一篇;3.一千年后的一个小学生可能会喜欢哪一篇。这一几问,学生一般会得出:1.写人性、写真情的内容会更容易打动人,甚至有穿透岁月的力量;2.都是写大悲伤,《永远的蝴蝶》文字淡淡的、不太用气力,更容易让人感动。
学生能体会到这里,从《桥》引出的,对小小说的收获,目标基本就算实现了。
附课文:
桥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号人很快排成,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2014-09-10]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打电话》教学设计
下一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