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材理解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不就是写雨很大吗?为什么写成“像泼。像倒。”而不写成“像泼,像倒。”?这是很值得玩味的表达方式。既然是标点的问题,句号的停顿时间比问号要长。停顿长一点,表达的意思有啥区别吗?细细揣摩,我觉得,“像泼,像倒。”读起来,就是作者在写雨很大,而且,读者的感觉,或许作者认为“像泼”不够大,于是补充了。但是,“像泼。像倒。”却不同了,这样写,感觉作者的内心很沉重。而且,写出了变化——于是怎样越来越大了。凝重的目的是啥?开头就先对读者进行情绪的感染,为全文做了一个情绪铺垫,表达清楚了作者的情感基调。此外,这样的开头,非常简明的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起因。语言非常简洁。这是本文的语言特色。)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咆哮、像受惊的野马、狂奔,拟物、比喻并用,为的是表达一个“不可当之势,什么势?害人之势,吃人之势。令人恐惧的凶猛之势。阻挡不了。当,读一声,阻挡之意。作者对着洪水来势凶猛的慨叹之情,溢于言表。)
村庄惊醒了(为啥不写人们惊醒了而是“村庄惊醒了”?细细比较,会发现,如果写人们惊醒了,其动静跟“村庄惊醒了”比较起来就小得多了,村庄惊醒了,包括人惊醒了,牲口惊醒了,鸡鸭猫狗都惊醒了,一定是“风在叫、马在叫,洪水在咆哮”,整个村子得是怎样的混乱啊?)。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细节交代了洪水瞬间的变化:“翻身下床,一脚踩在水里”,这时候水已经不小了;“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一米高,至少齐腰深,还得是成人,而且,洪水一定还在涨。怎么能不“折回来”?这里,作者又用了拟人的手法。“跳舞”,在这里可不是用来欣赏的,而是写出了“洪水的态度”,肆无忌惮!此外,一“跑”一“折回”,写出了人们所面临的绝境!开始时“你拥我挤”,后来是“疯了似的”,写出了人们逃生过程中混乱程度的不断加剧。这些都是铺垫,为后面老支书的“像一座山”作对比性铺垫。)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还是短句。而且,第二句看上去像半句话,不完整的半句话。如果当中换成逗号,就“通顺”了。但是,作者偏偏就不让它“通顺”。有悖常理的句式,让你不得不思考:这是多么严峻的一个现实摆在这里:100多号人,“只有”这“窄窄的木桥”。你读这样的文字,你就得去认真地思考,凝重的情绪越来越重,为一百多号人的生死担忧的情绪越来越重。你读到这里,心里会越发紧张起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又是个拟人,把洪水的声浪动静写成“狞笑”,读者眼中出现的是怎样的恶魔啊!要吃人,还狞笑,洪水是怎样的恶毒之极啊!一个“狞笑”,写出了洪水令人厌恶、令人恐惧的情形。)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跌跌撞撞,人们是何等狼狈,而且逃生的欲望是何等强烈啊!)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环境的细节,非常真实:南面是一米多高,而到了桥前,变成了末膝深,这就合理了,为啥“只有一座窄窄的木桥”呢,这里水浅,是可以逃生的。前面非常混乱的场景之中,作者要表现的人物出现了。“拥戴”,推举拥护;拥护爱戴。这里是一个概括性介绍,同时也是一个悬念——为啥“都拥戴”啊?下文的描写,在解答着这个问题。)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不说话”,“盯着”,是啥意思?这里在表现一个态度。啥态度?镇定的态度,对人们都在乱哄哄的拥挤过来的情形,一种鄙视、一种愤怒,作者在通过神态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与其他人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结合上文,他是“站”在那里不说话,盯着,而不是自己先跑上桥逃生!作者说,“他像一座山”,这是个比喻,强调了老人的镇定。但是,这镇定,与“邱少云像千斤巨石”的比喻不同,山更镇定,不可动摇。什么不可动摇?是他要指挥全村人逃生的信念如同大山一样坚定。此外,大山,还有另外的意思:这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是全村人的主心骨,是全村人的靠山。要不然,“跌跌撞撞”“拥”过来的人群,看到老汉怎么能“停”下来,望着他呢?)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小说的情节,是靠冲突、冲突解决来实现的。前面,洪水来临,似恶魔一般来抢夺人们的生命,构成了人们要去逃生这样一个冲突。生路被堵,折返回来,这又是一个冲突。来到小桥,小桥窄小,这又是冲突,冲突在不断升级。这个时候,“党性”和“自己的生命”又构成了冲突。这个冲突怎么解决?老汉提出了方案:“可以退党”,于是,小说的主题就逐渐显现出来了——这是一个在“党性”背景下的故事,表现的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当自己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以人民利益为重,自己靠后。)
竟没人再喊(这就是老汉所说的党性的影响,不仅仅是影响党员自己,也会影响人民群众,要不然,怎么说“像一座山”呢!竟,看似意外,实则意料之中。作者用个“竟”强调了老汉话语所发生的巨大作用。)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sì)地舔着人们的腰(这里又是一个拟人,“放肆”,强调了洪水的肆无忌惮,令人恐惧。细节描写,进一步交代危险仍在持续——洪水从“没膝”到“舔腰”了。)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新的情节冲突又来了——“揪出”一个小伙子,而且,吼,凶得像一头豹子。这个比喻,写出了老汉当时态度的极度愤怒。如果,没有这个冲突,自然就没有后面的结局。没有这个冲突,故事到上文结束,恐怕,这文章就没人看了。文章之所以感动人,关键在从此以后。同时,在这里,作者又设置了一个悬念。请看老汉的态度变化:开始“不说话,盯着”,然后,“冷冷”的,现在,开始“吼”,“凶得像一头豹子”,为啥老汉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读到这,细心地读者一定会产生疑惑。小说嘛,。不让你去思考,去猜测,那还怎么吸引你?越思考越猜测,你就越想往下读下去。)
小伙子瞪(dèng)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冲突进一步升级:木桥要短。)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环境细节再次交代:老汉和小伙子,已经到了危急时刻。这里,作者同样是拟人,但使用了“爬”而不再是“舔”,死神在逼近,一点一点的逼近,爬过来了。多么令人心焦的时刻!)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一个与前文老汉态度截然相反的情形出现,两个人互相推让。虽然老汉仍然在“吼”,但是,这里的“吼”与前面的“吼”,其态度已经截然不同了。不同在哪里?上次,是批评,这次确实要极力将小伙子推向生路!这个变化,令人震撼,令人深入思考。)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很令人心痛的结局。莎士比亚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一个一心为民的老汉,在生死抉择面前,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死的危险给了自己,还有一个“听他话”的党员。读到这里,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当然,又一个一文出现了:为什么分两个自然段来写呢?合并在一起:木桥轰的一声坍塌了,小伙子和老汉都被洪水淹没了。不可以吗?完全可以。但是,作者没有这样写。分了两个自然段,而且,每段只有一句话。为什么?我比较着来读,感觉到,作者这样写,推出了两个令人永远难忘的镜头——那个小伙子,那个老汉!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就像定格。作者要将这个镜头,定格在读者的脑海中。因为,这镜头在他的心中一定长时间定格!)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就这一句话,表达着什么意思?表面看来,就是环境。我感觉,令人痛惜的大脑空白,就像那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这世界,在诉说着什么。)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chān)扶着,来这里祭(jì)奠(diàn)。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其实,在前面老汉“凶得像一头豹子”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会产生一个疑问:其他党员都是走在后面的吗?为什么单单揪出的是一位小伙子?揪出来也就罢了,后来为什么还要“吼”着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都是令人困惑的,也正是如此,你会为解脱了疑惑而不断读下去。当我们读到这个“老太太”的时候,我们的鼻子在会因为疑惑得到解答而酸起来,眼眶会热起来,泪水会留下来。文章的结尾,竟然这样的奇妙,令人叫绝!
最后两个自然段,每个段落只有七个字。啥意思?合并可以不?前面“两个人”去掉可以不?完全可以。但是,作者就是写了这样两个自然段。好吗?好。强调啊,强调!为了全村人,老太太失去了两个亲人,丈夫和儿子,这是之一;之二是,作者让你慢慢去读,有意识的,慢慢的向你抖落出真相来,是你的疑问在你认真思考的情形之下得以展开。而这个时候,小说结束了。)
总的看,本文在表达上有如下特点值得我们认真玩味:
第一,洪水作为线索,不断加剧冲突,推进情节的发展,一直到文章的高潮,随后,随着洪水退去而结尾——拟人化的方式,描写洪水来临危险不断加剧、令人恐惧的程度,而且这种程度在不断加深,课文的情节随之而不断发展变化,是的小说虽然短小,情节却跌宕起伏。
第二,环境衬托、对比两种方式来写烘托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本文主要是用环境来烘托人物内心世界,用对比来突出人物特点。——环境下、对比中人物的言行描写。
第三,步步设伏,结尾点破的交代艺术。
第五,简短的句子段落,定格般的表达效果,是每一场景都深深刻画在读者心中。
[2014-09-29]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打电话》说课设计
下一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