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关于文章: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八组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组教材中还有另外三篇类似的文章:《威尼斯的小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
本文不是一篇纯粹的写景文章,而是用朴实、简单的家常语言,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精炼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过之后就开了眼界,又回味无穷。
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对异国风情有所了解,本组的四篇教材分别向学生展现了不同国家、不同名族的地域风情;二是让学生于简单的语言文字中了解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道理。
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
1、季羡林: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精通12国语言。
2、《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写于1985年。1935年,25岁的季羡林求学于德国哥根廷大学读研究生,由于二战原因留学十载才回到祖国。1980年,诗歌35年再次回到德国之后写下了这篇散文。
词句解疑:
1、生字新词
(1)花的脊梁: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
(2)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多音字,还可读“东莞”)
(3)花团锦簇:锦,有彩纹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样子。
(4)姹紫嫣红:姹,美丽;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5)山阴道:山阴,就是浙江绍兴市。
出自王献之的笔下:“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意思指在山阴道上走,山水相映,美不胜收。
(6)应接不暇:暇,空闲;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
(7)奇特:不寻常,特别。
奇丽:新奇美丽。
2、较难理解的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最早出于大仲马的著名小说《三个火枪手》,指付出越多,回报也越多。(与其相类似的名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变化”指德国35年来的社会进步。“没有改变的美丽”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沿街的风景没有改变;二是指德国人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丽境界没有改变。
(3)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作者曾在德国留学十年,留学期间因为战争原因没能早日回国,在那里非常思念亲人、思念祖国。时隔35年又来到德国,再次看到那奇丽的景色,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了梦乡,回到求学时代,陶醉于鲜花的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教学切入点: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教学时间:20分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会写“姹、嫣”,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脊梁、莞尔一笑、山阴道、颇)
3、通过品词析句,感受德国街道景色的奇丽,并试着练习背诵片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认为春天最美的是什么?
是啊,绚丽的花朵不仅可以代表一个季节,有时也是一个国家一个名族风情的体现。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德国、走进国学大师季羡林笔下异国风情。
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这花是给谁看的?(别人)该怎样读?
给别人看的花又是谁的?(自己)你会读吗?
你们瞧,不同的读法,就能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和情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心读书、用心感悟,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出示自读要求:放声朗读自己认为最难读的一小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2、3小节,相机随文识字。
(1)第二小节
脊梁“脊”是第三声,“梁”是轻声。文中指花的背面,包括叶子和枝干。
莞尔一笑“莞尔一笑”是一种怎样的笑?
(2)第三小节
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 应接不暇
读了这几个词语,有什么感受?(相机指导书写:姹、嫣)
三、赏析片断
1、季羡林大师的语言让我们走进了花的世界,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季羡林大师在看完德国的街景后,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相机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名族!)
辨析比较“奇丽”和“奇特”两词
2、文中第几小节像我们介绍了这奇丽的景色?
3、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第三小节,画出最能表现“奇丽”二字的句子,还可以圈画出最打动你的词语。
(生按要求自读)
4、交流,赏析
(1)“走过任何一条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抓住“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等词语体会花的数量多、颜色多
(2)“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应接不暇。”
抓住“花的海洋、应接不暇”等词语体会种花的范围之广
(相机指导朗读)
5、范读感悟:看着同学们读得这样有声有色,老师也被你们打动了,也想来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欣赏老师的朗读,好吗?
(师配乐朗读)
在老师的朗读声中,你可能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仅仅是看到吗?还会有怎样的感受?
6、指导背诵:师引背课文片断(配上图片和音乐)
四、课堂小结
1、置身花海,闻着花香,听着鸟语,难怪季羡林大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
2、今天,我们通过读读、想想、画画、圈圈、说说、议议的方法领略了德国景色的奇丽。课后,希望你们也能用这样的读书方法去感受德国这个民族的奇特,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精彩的收获!
教学反思:
教书的“三重境界”
关于境界,佛家禅宗有一种说法,叫第一层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层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层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由此想到了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的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世间万物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书也是一样,也有着三重境界,我用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不够严谨的诠释。第一重是看教材是教材,看学生是学生。就是说,一个老师刚开始教书时,总是按部就班的照着教材、教参,老老实实地教书,对待学生也是一丝不苟,要求每个孩子听、说、读、写一样不落地掌握。第二重是看教材不是教材,看学生不是学生。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后,会自以为是地将教材信手拈来,按照自己的想当然对学生进行诸多设计。第三重是看教材还是教材,看学生还是学生。当经历了第二重境界的跌跌撞撞后,猛然醒悟,才开始思考应该把教材中的哪些内容教给学生,该让学生从教材中如何学到知识与技能。
这次展示课堂的经历,整个过程颇让我难以忘怀。从抽签到上课展示经历的十多个小时里,教材从苏教版到人教版版,课堂时间从四十分钟到二十分钟,学生从朝夕相处到仅认识十分钟……很多的不同,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本次课堂教学中的收获:
1、注重教材的研读,特别是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由于拿到的教材是陌生的人教版,所以对于教材的研读成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不仅反复地读了课文,还查阅了作者资料和写作背景,将文章中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一一列出,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比如季羡林大师写作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比如文中“山阴道”的出处等等。在对教材有了充分地了解之后,便很快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设定了教学重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针对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只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我将二十分钟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第三小节,也就是作者笔下的“奇丽的景色”的描写。这也是基于课后练习中第3小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
2、注重学法的指导,特别是读书方法的渗透。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是具备一定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师应该注重方法的指导,特别是阅读方法的渗透,这样学生才有能力提升的可能。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放声朗读、快速浏览、默读批注等方法,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书,让学生带着思考读书,帮助学生更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课的结尾处,我还提出了希望,让他们能用这节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读读、想想、圈圈、画画、说说、议议,继续阅读课文,去感受德国“民族的奇丽”。
本次课堂教学的不足:
1、课堂教学的节奏需要调整。也许是自己的修为还不够,所以还没能达到教学的第三重境界吧。因此,在教学对对课堂节奏的把握,语言过于罗嗦,总是想过多地充当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媒介,耽误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希望借由自己的言语给学生过多地提示,对学生的不放心还是由于自己还没有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看得更加透彻、更加清晰。却忘记了,课堂的时间其实是属于学生的,应该让学生最大程度利用时间进行学习。由于课堂节奏掌控得不是很恰当,前面半部分教学略显拖沓,因此学生赏析、诵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2、对教材的把握应该更加准确。课上完了,教研员李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奇丽”二字不能只看到“丽”字,也引导学生关注“奇”,到底奇在哪儿?是啊,教师对教材的研读需要有自己的思考,但绝对不能仅仅限于自己的思考,那样的解读只能是“看教材不是教材”,是看不全面的。
虽然这不是一节完美的课堂,虽然这样的课堂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但我从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确实最值得我珍惜的!我经历了,收获了,我渐渐看清了自己的教学,渐渐懂得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第三重境界。
[2014-05-17]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拉萨古城》教学设计
下一篇:《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札记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