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季羡林先生两次到德国,时隔四五十年,那儿的景色依旧。因此,在文章的结尾,季羡林先生不禁这样写道:“多么神奇的景色!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2、出示“(句子:多么神奇的景色!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指名读)师:这个从前指什么时候?
  二、研读感悟,品味神奇。
   1、师:那时候的德国,有怎样神奇的景色呢?让我们在时间的河流中踏上季羡林先生读书时的德国吧,去寻找那片让季羡林先生感到神奇的景色。
    (出示自读提示,学生齐读:
     默读2、3自然段,思考:
      1)、作者在德国街头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为什么说这些景色是神奇的呢?
      3)、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个景色的神奇的?运用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找出重点词句认真体会。)
      (学生读书、找重点词句、思考,师巡视学情。)
   2、师:找寻到那片神奇景色了吗?(指名说,相机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荫道上,应接不暇。)指名读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3、师:你从这两句话中的哪些词感受到景色美丽?指名交流,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点红这两个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指名说你对词语的理解。
    (2)(出示图片)师解说: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齐读“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态;
      这些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齐读“姹紫嫣红”),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3)像这样描写鲜花盛开的词,你还知道哪些?(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出示句子,指导美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阴道上,应接不暇。
   预设二: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4、还有哪些词让你感受到美丽?交流: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师:花的海洋说明花(多),(出示句子:不光这条街是这样美,任何一条街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阴道上,应接不暇。)
    (1)理解“应接不暇”:指名说你对词语的理解。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应接不暇。
      鸟语林里的鸟儿真多,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应接不暇。
    (2)生活中,你还有“应接不暇”的时候吗?(指名说)
      大街上的车川流不息,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应接不暇。
      集市上来来往往的人真多啊,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应接不暇。
    (3)师:(出示6、鲜花盛开图及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里的鲜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我们仿佛来到了花的海洋,到处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就像走到了林荫道上,两旁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看得人眼睛都忙不过来,满眼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4)(出示句子)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阴道上,应接不暇。
    (5)你在哪儿见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场景?(指名说)
      (出示公园花展图片)展现在同学们眼前的,是老师国庆节期间去公园拍的照片,这就是公园里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你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么美的景色写下来吗?(用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等词语。)
      (出示7、小练笔:学生练笔。指名交流。评价:用词准确、句子生动、抓住了特点、能把今天学到的词运用到写作中去,真了不起!)
    (6)让我们通过朗读再现这神奇的景色吧!(男生读)
      作者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到了德国。(女生读)
      同学们,我们就在德国,到街上去看看吧!(齐读)
   7、过渡:为什么在德国会有这样神奇的景象呢?联系课文第二自然段,静下心来读一读,找找原因吧!学生自由读,找出相关语句。
    (1)指名交流:为什么在德国会有如此神奇的景象?出示:家家户户都养花......在屋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叶。练习朗读。
    (2)正是这样的与众不同,才会形成德国街头那神奇的景色。
       出示句子:
         家家户户都养花......在屋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叶。
         走过任何一条街......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应接不暇
         指导学生用因果关系的句式将两部分连起来。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因为德国人......,所以走在德国的任何一条街......
    (3)是呀!就在一次次置身于这神奇的景色中时,作者很自然地有了这样一种感受,一种境界。出示句子:每一家......耐人寻味。齐读。
    (4)这种境界指什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是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觉得(齐读——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很耐人寻味的。)
    (5)理解“耐人寻味”的意思。(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得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6)同学们,自己在心中默默地再读读这个句子,想想,我们从文中哪里可以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指名说,出示相应句子我为人人: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人人为我: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为什么说这是耐人寻味的境界?(美好心灵、无私奉献、和谐友好相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读这个句子。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觉得这种境界是很耐人寻味的。
      是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境界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
    (7)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有没有让你感受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人与人间的互相关爱呢?指名说。(打扫街道的清洁阿姨,他在为我们带来洁净的环境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干净、舒适的环境;做清洁卫生、帮助同学;我为人人,不乱丢乱扔;走在任何地方都是干净的,也是人人为我;献血;过马路车让人,人让车;坐公交车先下后上;排队;)
    (8)看来,这样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关爱他人的境界的种子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悄悄开起。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语言,你们想不想把它记在脑海里?那我们就先练习一下,试着把它背下来。(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练习背诵)
     来,带着我们的感受齐背诵第3自然段。
     小结: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通过抓重点词,我们理解了内容,读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能背诵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读成诵”,也是我们惯用的读书方法。
  三、品味美丽,感叹神奇。
   1、时间飞逝,四五十年后,季羡林先生再一次踏上德国街头,又一次看到了这奇丽的景色,当朋友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吗?他说:(齐说)——(出示句子:10、句子:“美丽”指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这个“美丽”打上了引号,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想一想,这美丽指的什么?(心灵美、种花的方式、情感、景色、品质精神、民族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正因为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才会有这美丽的景色。(板书:美丽景色、美好心灵)
   2、这多年不变的美丽震撼着我们每个人,作者故地重游的时候,已由青年成了老年,当他再次看到这多年不变的景色时,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示句子:11、句子:多么神奇的景色!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齐读最后一段。读到这里,你对神奇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指名说)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也在别人眼里。
  四、作业设计(出示13、作业设计:)
   1、抄写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继续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3、推荐阅读:季羡林爷爷的回忆录《留德十年》。

  板书设计:
                     7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美丽景色  美好心灵
 
  [201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