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中”的四读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生:可能到处是玻璃碎片,手和胳膊上血迹斑斑。

 

生:可能又一次余震袭来,刚搬开的铁架又砸倒下来,前功尽弃,父亲还得重头再来。

 

……

 

师:是啊,孩子们,这位父亲就这样艰难的挖着,哪怕随时面临危险、哪怕前功尽弃,也要重头再来,是什么让这位父亲如此坚定?

 

生:是他救出儿子的决心。

 

生:是他坚信他的儿子一定活着。

 

生:是他对儿子的那句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生:是他对儿子的爱。

 

师:是啊,因为爱!因为责任!因为他曾经和儿子说过──

 

生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位父亲──生读“他挖了8小时……”

 

人们常说,阅读教学是冰山体教学,我们要通过露出水面的七分之一探究冰山的全部。换句话说,我们要透过一些关键语段体察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体会文本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刻内涵。该位教师透过一个“挖”字,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察父亲“挖”背后的艰难,体悟父亲“挖”背后的决心和动力。有了前次亲临地震现场的体验,学生很容易地走到主人公的近旁,链接生活经验,想象父亲在挖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每一次设身处地的联想都是心灵的震撼和感动,因为那些困难在高大的父亲面前显得那样微不足道,父亲“挖”得辛苦,却“挖”得果敢,“挖”得艰难,却“挖”得决绝,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被伟大的父爱占据整个心灵的父亲,他离我们这样近,可触可感,可亲可敬。

 

三读,关注时间体会表达的深意

 

师:孩子们,36小时是多长时间?

 

生: 两天一夜。

 

师:两天一夜啊,孩子们!这么长时间,越挖越没有力气,他挖了8小时,许多人来劝阻他,但他──生接:不肯停下来。

 

师:他挖了12小时,满脸灰尘,双眼已经布满血丝,但他──生接:仍然不肯停下来。

 

师:他挖了24小时,衣服早已破烂不堪,浑身到处都是血迹,他始终不肯停下来,此时已经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孩子们,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生:因为这样写更能突出父亲挖的过程非常漫长。

 

生:因为在这36小时中,父亲挖得特别艰难,他忍受了非常巨大的痛苦。

 

生:因为只有这样写,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父亲一直在坚持挖,没有休息片刻。

 

师:是啊,这样的表达更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执着的父亲。在漫长的36小时中,一个坚定地信念支撑着他,那就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