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设计意图:观看录像,看着无数珍宝被侵略者抢夺一空,看着无数珍宝倍付之一炬,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学生已经透过影像与文本融为一体,有一种痛彻心扉、恨之入骨的感觉。)

 

五、拓展延伸──让我们的心灵零距离

 

1.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已成一片废墟的圆明园前,想象着昔日的辉煌和灿烂,你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请你写下来。

 

2.课下我们还可以再次收集图片和资料,了解旧中国的贫穷和今天的强大,并开一个交流会。毁灭了昔日的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可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作为我们中国人的自省与自信(擦掉“毁灭”)。

 

(设计意图: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心中升腾起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此时,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已经跨越了时空的距离,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万园之园化为灰烬

 

爱──不可估量──恨

 

由流失海外的国宝引出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抢掠,然后去切身感受圆明园的美,最后回归第一自然段,通过美与丑的鲜明对比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地升华。

 

屡次设“悬”让学生入境悟情

 

──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浙江省常山县同弓小学徐勋贵324216电话:0570-5092758

 

樊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围绕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展示,使学生走进文本,同时又引其跳出文本,让学生在听看中生疑,在读中释疑,在说中表情。从设计的流程与环节来看,樊老师不断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巧妙地运用课件,为学生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通过读来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激起了学生的爱与恨。具体体现在:

 

一、一设悬念,直奔“毁灭”

 

课的伊始,樊老师通过介绍圆明园中的珍宝──十二生肖兽首导出:同学们,这些本就该属于我们中国的宝物为什么会跑到国外去呢?想不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教师这一“悬念”的设置激起了学生想赶紧读读课文的欲望。然后,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再引导学生直奔第五自然段,通过让学生以读促说,以说促悟,使学生初步领悟到侵略者的可恶,也激起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之请。这种以质疑开始、经释疑结束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而且实事求是地选择了教学内容,避免了“逐句讲解”“一问到底”的注入式教学的种种弊端。

 

二、二设悬念,回看“辉煌”

 

樊老师引导学生初步品读“毁灭”后,又设悬念:当年,我们中国被侵略者掠夺、烧毁的仅仅是十二生肖兽首吗?如果不是,还烧毁了哪些宝贵的东西呢?如此巧妙地引学生学习2-4自然段的内容。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自然流露出真情实感呢?樊老师借助于语言文字进行教学。语言文字训练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分析训练,同时也是语言表达训练。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通过补充大量的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进而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将语言文字的分析训练和表达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培养虚弱上的语言能力,也让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凸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