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组教学指要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壮言──面对几倍于已的敌人,五壮士毫不畏惧,他们的话语震撼山河,威慑群敌,听!“同志们!用石头砸!”这表现出战士们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战士们为完成任务而自豪,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豪气逼人!他们跳崖时高喊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口号既喊出了五壮士对日寇的深仇大恨,又代表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心愿。

 

壮举──五壮士完成任务后,视死如归,英勇跳崖时班长“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个个“昂首挺胸”地“相继从悬崖往下跳去”。这是多么惊人的举动,多么伟大的气节啊!头可断,血可流,民族气节不可丢!

 

壮行──五壮士诱敌上狼牙山后,痛歼敌人时,班长马宝玉指挥战斗很沉着,总是等敌人靠得很近时才命令战士狠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吼一声。宋学义抡起胳膊掷手榴弹,使出全身的力气;胡德林、胡福才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胡福才刚要拧开最后一颗手榴弹的盖子时,“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砸向敌人。五壮士毫无惧色,奋力拼杀,这是多么果敢的行为,多么威武的形象啊!

 

好一个“壮”字,它活现出了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也传达出了五壮士的伟大精神,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难忘的一课》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作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中心句在文中先后出现三次,而且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读来使人感动。第一次出现,是“我”在教室外看到一位年轻的教师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时候,在黑板上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老师一遍一遍地教,学生一遍地读,说明他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态度严肃认真,真实而又准确地表现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包括祖国语言文字)的强烈的思想感情。第二次出现,是“我”被师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动人情景所吸引,悄悄走进教室和师生一起读的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此时,师生们都发现了“我”,可谁都不感到意外。这是因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两句话是人们发自肺腑的共同心声,大家心心相印,热爱祖国的感情交融在一起了。第三次出现,是“我”参观完礼堂后,用这两句话表达了“我”的全部感情。台湾人民不仅积极认真地用祖国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而且用“画像”来表达这种感情。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在被压抑了整整50年之后,像火山里的岩浆一样喷发出来。所以“我”当时想不到还有什么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两句话更能表达“我”当时的感情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篇,反复出现,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集中体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最后一分钟》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全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热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之中。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作者把香港拟人化了,就像是和亲人谈心似的,“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作者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满怀激情地迎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来真切表现的,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