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七律·征文(3篇)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三 北大附小 潘东辉 学习目标 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1.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与本诗歌相关的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 / 不怕 / 远征难, 万水 / 千山 / 只 / 等闲。 五岭 / 逶迤 / 腾 / 细浪, 乌蒙 / 磅礴 / 走 / 泥丸。 金沙 / 水拍 / 云崖 / 暖, 大渡 / 桥横 / 铁索 / 寒。 更喜 / 岷山 / 千里 / 雪, 三军 / 过后 / 尽 / 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 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二 北大附小 郭琼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①出示毛泽东主席的相关图片。 导语: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 ②学生结合“资料袋”和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过渡: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就让我们通过对这组课文 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 ↘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①自学生字词。 a.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b.请同桌互相读读、听听,纠正读错的字音。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 c.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 读准下列词语: 逶迤(wēi yí )磅礴(páng bó )岷山(mín ) 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学生可能质疑的词语: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②了解相关背景。 过渡:你都知道哪些有关长征的事? 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 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③感知诗歌内容。 过渡: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走过了十一个省,行程2500余里,完成了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万里长征。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