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取向的变化与教学的跟进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中有两组阅读材料,第一组安排在“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一板块中,包括《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和《把握自己——“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第二组安排在“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一板块中,包括《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这两组阅读材料明显区别于教材中其他文章,其他文章是课文,供精读或略读之用,而上述阅读材料,原则上从属于活动,因此对它的认识、定位将对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同视角下的“阅读材料

 

关于语文教材中的“选文”类型,陈启天曾在1920年做过研究,他将选文类型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生需要精读深究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叫“模范文”;第二类“是反映社会、政治、人生重大问题的文章”,叫“问题文”;第三类“是学生自修的教材”,叫“自修文”。陈启天认为,不同类型的选文,需要有相应的教学程序。如果从这个角度观照上述两组阅读材料,大体应该归入“自修文”一类,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时应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主动性。

 

当代语文教育,对教材选文也进行了一定的划分,前些年称作“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如今又有“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之分。据此,上述两组阅读材料似乎应该是“独立阅读课文”“略读课文”或者是“选读课文”,教学中应更多地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但是,如果仅有这样的认识,我们会忽略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这些阅读材料的功能是什么?学生的阅读取向是什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来指导学生的阅读?

 

语文教材编撰的角度,倪文锦、欧阳汝颖对语文教材的选文又鉴别出四种类型:“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第一类“定篇”往往是典,世界和本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除了阅读理解,一般不承担别的义务,其本身是语文课程的目的之一;第二类“例文”的教学目的,在于掌握从众多诗文中提炼出来的概括性知识;第三类“样本”大体相当于叶老所说的“例子”,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握课文内容,进而培养阅读或写作同类诗文能力的目的;第四类是“用件”。根据倪文锦、欧阳汝颖的解释,之所以命名为“用件”,是想表达这样一层意思:“定篇”例文“样本”,选文都是学生在语文科里的“学件”——在“定篇”,学习经典的丰厚蕴涵;在“例文”,学习其关于文章和文章读写的知识;在“样本”,领悟读写方法。在“用件”,关心的主要是其“内容”的方面,也就是文章“说了什么”;对“怎么说”,则只关心其逻辑的合理性与否,即说得对不对。

 

根据这种思路,我们可以对教材的选文有这样的一种认识:就“课文”来说,或者将其看成是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体,或者更多地关心其“形式”的方面,或者只关注其“内容”。在这样一个视角下,我们可以进一步来鉴别这些阅读材料的功能和学生的阅读取向。

 

两种不同的阅读取向

 

分析综合性学习单元的两组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发现以下阅读取向。

 

首先,这两组阅读材料是基于不同的学习任务编排的:第一组阅读材料的学习任务是:(1)了解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有哪些途径,与以前信息传递的方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和同学们交流。(2)做一次调查,记录全家人在一天中都从哪些渠道获得了哪些信息。再根据记录做一些分析,看看能从中发现什么。(3)请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这些学习任务当然不可能仅仅依赖阅读材料去完成,但阅读材料中确实包含了有利于任务完成的有效信息,并且和学习任务之间有对应的关系。第二组阅读材料的学习任务是“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里其实就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性报告”的方法指导,而这正是这一组阅读材料的功能和价值。

 

其次,从这两组阅读材料的组成来看:第一组阅读材料文体多样,有故事、说明文、演讲稿等,写作特点繁杂,显然不会因为文体的形式方面的因素而进行整合;而这组阅读材料的内容比较集中,反映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的影响。第二组阅读材料是两篇简单的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记录了一次问题研究的过程,从这个材料中,我们可以学到怎样做简单的科学研究,学习通过寻找规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篇比较正规的研究报告,以这篇研究报告为范本,学生比较容易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