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些,再贴近些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思考:

 

  拿到一篇文章,我们该怎么教?——关于文本的解读与使用。

 

  面对一班学生,我们该怎么上?——关于学情的把握与调控。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到》是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学、社会活动家、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本文朴实隽永,没有华丽的描述,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时,用精练的语言点出意味深长的哲理,读来让人既开眼又颇有回味。

 

  我们在设计教学中,充分考虑文本特点,力求朴实无华,宁静幽雅——如其文;而对学生,则尽量放低要求,点亮思维,因势利导——激其情。

 

  本课的教学主要有4个环节组成:激情导入,向往美;初读课文,感知美;细读交流,体验美;拓展阅读,延续美。

 

  实践:

 

  片断一:读-演-练

 

  师: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是什么心情?

 

  生1:好奇怪啊。

 

  生2:这可是我第一次看到。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送到句子吗?

 

  生2:(读)“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到吧!”

 

  师:你能不能让大家感受到季先生的心情?

 

  生2:“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到吧!”

 

  师:(莞尔一笑,继续)正是这样!很平常的一笑。同学们,你来试一试?

 

  学生模拟。

 

  生1:“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生2:(莞尔一笑)“正是这样!”

 

  赏析:如何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际上,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把你的感觉送到句子里。“正是这样”教者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片断二:听-悟-想

 

  师: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过渡)自由读读第3段,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自由读,齐读,个别汇报读。

 

  师:请一位同学们读,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眼前是怎样的一幅画啊!

 

  生1:(读)“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学生闭眼想象。交流。

 

  生2: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窗台上的花都在朝游人笑呢。

 

  生2:我满脑子都是花呢。

 

  生3:我看到一簇一簇的花堆在一起,五颜六色的。

 

  生4:那是花的海洋。

 

  师:谁能再读一下,读出你的情感和想象。

 

  生5(生声情并茂,读)“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师:(出示文段,红色显示四字词语)哦,我听出了他在强调了这些词,重读表达情感。(过渡至感悟词意,略)

 

  赏析: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个性的反应。静听——想象——你的眼前是怎样的画面?——我满脑子都是花啊——读,读出你的情感和想象。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片断三:过程-方法

 

  师:(若有所思地)我真不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什么意思?谁能告诉我?

 

  生1:(读句子)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到;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哦,你告诉我,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谢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