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第2课时)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生(读):走泥丸。
师:现在,我们换个方式再次合作读。(读)五岭。
生(读):乌蒙。
师(读):逶迤。
生(读):磅礴。
师(读):腾。
生(读):走。
师(读):细浪。
生(读):泥丸。
师(读):五岭逶迤腾细浪,
生(读):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就这样读着、读着,在这两句之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上一句用名词,下一句也是名词,上一句用动词,下一句也用动词。上下两句是相对的,好像在二年级课文《对对子》里学过……)
师:是的,这两句就是对对子,两两相对,用词和结构都是对称的。现在,同学们合作读,全体男生读上句,全体女生读下句,要读出对称的整齐之美。
出示──
五岭逶迤腾细浪,(全体女生)
乌蒙磅礴走泥丸。(全体男生)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上下两句之间的秘密。其实,这两句中的每一句,都还有一个秘密。现在,我们再来合作读,看看谁还有新发现。
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
师(读):逶迤。
生(读):细浪。
出示──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读):磅礴。
生(读):泥丸。
师: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诗句运用对比的写法。)
师:是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深究起来,这两句都隐含两个字:“大”和“小”。哪些词隐含了“大”?哪些词隐含着“小”?(生述)
师:逶迤、磅礴,写出在现实中的山是多么的“大”;细浪、泥丸,写出红军心里的山是多么的“小”。“大”和“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透过这对比,你体会到什么?(预设:红军的坚忍不拔、乐观无畏、英勇顽强……)
师:写山的“大”,显示红军长征之难;写山的“小”,显示红军之不怕。极大和极小的对比,充分地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发现,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起的细浪;高大巍峨的乌蒙,在红军眼里不过是滚动的泥丸。用诗句中的三个字来概括,就是──
生:只等闲。
师:面对艰难,红军是如此毫不畏惧、从容不迫!难怪诗人这样赞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齐读)
【设计意图】这两句写“山”,从一个层面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内涵具体化。与所有律诗一样,颔联写法上运用了对偶。此外,这一联还运用“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等意象显示“远征难”,用“细浪”“泥丸”等意象显示红军的“只等闲”,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根据这一联的表达特点,本环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合作朗读让学生直观了解对偶和对比,并体会其好处。用意象传情达意是诗歌的共性,显象得意是体现诗歌个性的教法。但本诗一共有八句,句句、处处显象得意,不可能也不必要。为了因句而异,也为了不平均使用力气,这一联的“意象”显现不作为教学的重点,但也有所涉及,做法有二:一是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并想象红军通过时的艰难,二是借助其他诗句或歌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等,使“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的意象更加丰富和丰满,“远征难”也就变得触手可及,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