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到放 促进阅读 自主建构 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教版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本组教材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学生阅读对读懂这类文章不会存在多大的障碍,但是,学习本组课文最大的目的在于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我认为本组课文的教学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而教材除了安排四篇课文让学生阅读之外也适时地安排了我是小小推销员’”的口语交际训练和向大家介绍一种物品的习作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本组时应立足一种读写结合,从扶到放,让学生逐渐进入学会自主阅读的境界。

 

教材文本解读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松鼠》一文,作者通过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练的说明将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展现在我们眼前。《新型玻璃》紧紧扣住一个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一文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按照课标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本组教材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以下个方面: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而对以上的相关要求,该组课文的课后作业中都作出了紧密的环绕。比如针对默读训练的要求,《鲸》一课后的练习是这样的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新型玻璃》一课后的练习是这样的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从这两课的练习安排来看,对于默读的训练已经侧重于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了。对于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这个目标,全组教材至始至终都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基本的要求,如《鲸》课后练习第二题课文在介绍鲸的时候,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如,列举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课文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和同学交流。又如《新型玻璃》一课举例说一说,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体会词语表达效果这个阅读要求在《鲸》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有所体现,但本组其他课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比如《松鼠》一文带有很浓郁的文学语言的说明,《新型玻璃》一课形象而又生动的语言,等等,这些都需要让学生细致地体会。对于揣摩表达顺序这项阅读要求来讲,其实课文已经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表率。这组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虽说,教材的课后作业并没有对这项阅读目标作出具体回应,但是,教师在执教这组课文时候还是需要让学生细致体会的。比如《鲸》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