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到放 促进阅读 自主建构 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再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教师应该将这篇课文当作让学生体会不同方法的一个侧面。而《新型玻璃》一文在表达上则很有特色:课文前5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且富于变化。如第2自然段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3自然段的开头既连接了上文,又直接进入下一种玻璃的介绍,清楚明白;第4自然段的首句过渡非常自然,令人感到亲切。第5自然段的开头则以形象的比喻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起读者阅读的愿望。教师应将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放在体会说明性文章的表达式样。《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一读,让学生检验自我阅读的能力。

 

二、从扶到放,让学生在渐进式阅读中学会自主建构

 

对于本组课文的阅读,教师的导读一定要体现从扶到放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引导过程。首先,这是由教材编写的体例所决定的。从本组教材所安排的课后练习我们就可以看出编者也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读书。就让学生学会一些说明方法这个教学目标而言,如《鲸》课后练习第二题课文在介绍鲸的时候,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如,列举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课文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和同学交流。到了《新型玻璃》一课,编者是这样叙说的举例说一说,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到了《回顾?拓展三》,编者又是这样说的在本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填写下面的表格吗?从编者不断变化的语言当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作者这种期待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三、学会阅读,学会方法,学会表达,落实语文教学本体目标

 

学会阅读 虽说学生也曾接触过说明性的文章,但是,到了第三学段,课标已经将学会阅读作为重要的阅读目标了。因此,本组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应该是一个转折,学生应该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知道文章所说明事物的特点,知道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学会方法 说明方法是本组教学的重点。教材至始至终都紧紧都扣住了这样一个重点。所以,教师在教学本组课文的时候应该将掌握几种说明方法作为本组教学的语言训练重点。

 

学会表达 任何阅读都是为了表达服务。阅读也要,掌握说明方法也好,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当然,表达还不仅局限于方法,还有语言。本组四篇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精练,但是,又略有区别,正好让学生感受不同说明文章的不同表达风格。同时也为学生该如何说明一种事物而树立了一个典范。

 

下面,我将《鲸》一文的两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呈现在此,以求更好地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整体教学的理念。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海洋里有一种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是什么动物?──对,就是鲸。(板书课题)

 

二、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有关鲸的资料?(学生通过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

 

【学生在交流资料的时候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这样才能使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

 

1.出示本课的生词读一读: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指名读、齐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书写错的字:滤肺(最后一笔是竖)

 

3.学生互相解词:

 

上腭:口腔的上顶部,也称上颌。

 

退化: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